「湖北應急網評大賽89」東湖評論:安全生產要補“硬傷”,更要補“軟肋”

2023-07-10 19:12:10


(資料圖片)

當前,全國即將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會商判斷,做好監測預警,切實把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到第一位,努力將各類損失降到最低。安全是底線、紅線,安全生產是民生、民心,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安全生產各項工作,強化風險預警、加大隱患排查、細化防范措施,切實將安全生產工作做實做細做牢。

防范災害事故發生,需要補齊設施設備環境的“硬傷”。增加科技投入,用高新技術手段補齊安全生產監管漏洞短板。強化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在重大災害事故監測預警和應急救援等方面的創新應用,加強企業設備改造升級、技術改造提升,提高礦石生產、化工企業等重點行業領域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安全生產信息化平臺建設,推廣智能化監測預警設備,有效預防和降低生產過程的風險隱患。

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需要補齊思想上的“軟肋”。安全生產大于天,安全責任重于山。無論是各級黨委政府還是生產經營單位或是個人,都要將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增強憂患意識,不存僥幸心理,時刻擰緊安全生產“螺絲釘”。安全與發展相輔相成,互為支撐,要辯證看待、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的關系。1月5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通報,2022年全國生產安全事故、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三個雙下降”,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7.0%、23.6%。數據表明,我國安全生產水平在逐步提升,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內外部環境。要統籌安全與發展,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守牢安全底線,在保障安全的同時達成發展目標。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安全生產重在預防,安全工作要防微杜漸。人們常常在事故發生后,發出類似的感慨:“要是在某一個環節多注意一些;要是從一開始就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規定就能避免一場災難”,但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沒有彩排,安全沒有下不為例。我們需要在事故發生前,做好一切預防準備工作,盡量防止事故發生或者減小事故帶來的損失。堅持重心下沉、關口前移,盯緊苗頭隱患,做好風險預警預報,抓細抓實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要嚴格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做安全生產的明白人和實干家,不當甩手掌柜和二傳手,全力以赴做好防范應對工作。對于存在的問題隱患,切忌諱疾忌醫,要敢于認賬,不怕揭短,抓住不放,小題大做,確保隱患問題整改落實到位,防止小隱患釀成大事故。

安全生產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參與者、受益者、推動者。要樹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終繃緊安全生產之弦,把安全發展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全力守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大局平安穩定。

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作者:廖伊玲(宜昌秭歸縣)

責編:丁楚風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