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熱點:關注學術學歷造假,莫讓利益滋養罪惡

2023-06-16 12:04:28

地鐵曝光事件女士又有新瓜?


(相關資料圖)

15日,多家媒體相繼報道,【6月14日,廣州地鐵冤枉大叔偷拍的女子本科同學爆料稱,自己認識張某,是其大學同學院一位學姐。據爆料者稱,該校保研存在一些內幕,每年都有一些人在論文和比賽方面進行操作。張某是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卻跨界參加了該校的挑戰杯項目科技發明制作B類作品,并在該項目中署名。此事一經曝光,引發網友質疑。15日,河南大學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學校正在對張某涉事事件進行調查。】

針對這件由誣告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也許最終會牽出更多不可說的內幕,但是網傳的爆料僅僅是某乎的一張匿名評論圖,事件真偽暫且不討論,大家應當等待河南大學的調查結果。

這件不被確定的學術學歷造假事件,讓人不禁想起了當初在直播時大談不知“知網”為何物的演員翟博士。

2019年,憑借幾部電視劇爆火的翟博士在直播中回答網友提問時,露出了學術造假的馬腳,竟不知“知網”為何物,作為中國期刊論文的權威網站,應當是研究生們最熟悉的網頁之一,但是博士研究生的翟卻回答不知道(雖然知網也不是什么好東西,九旬教授狀告知網原文)。

雖然事后戲稱在“開玩笑”,但是經不住神通廣大的網友們一通扒,2019年2月10日,四川大學學術誠信與科學探索網將翟天臨列入“學術不端案例”公示欄 ,2月11日,北京電影學院成立調查組并按照相關程序啟動調查 。2月11日晚,北大光華學院發聲明根據其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調查結論做出處理。 2月14日,翟天臨通過個人微博發表致歉信。 2月15日,教育部回應“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稱,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 2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學發布關于招募翟天臨為博士后的調查說明:確認翟天臨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同意翟天臨退站,責成光華管理學院作出深刻檢查。

自那之后,頻頻走上頭條的熱點事件的當事人總是被爆出有學術造假的底褲。2020年,學生寫123頁PDF實名舉報 天津大學張裕卿教授學術造假;藝人仝卓自曝高考時將往屆生改為應屆生身份,引起輿論指責其高考舞弊;云南省昆明市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涉事學生父親發聲明致歉,承認“過度參與”......

不僅是造假,還有被網友們戲稱“學術妲己”的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蘇某,疑似介入導師婚姻并在導師的幫助下獲發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包括作為共同第一作者在頂刊Nature上發文),最終進入四川大學2023年教學科研崗選聘人員公示名單。此事在網上發酵以后,該女博士就讀的華南理工大學與求職的四川大學隨即啟動了調查程序。

這不禁讓網友們疑惑,現在的學術界、教育界,究竟是什么樣子?

無端的猜測越來越多,但這些無端猜測卻總能頻頻戳中造假者的心口窩,這些久居高位的“學閥”利用自己圈內大佬的身份和行業精英、甚至是導師的名,將學術變成了自己謀取私利的工具,最可氣的是,針對這樣的“個人行為”,學校頂多是記大過、開除,三五年后,等人們淡忘了,再讓這些大佬重出江湖。

學識和道德水平不掛鉤,監管更應時刻到位。

隨著高學識人才越來越多,有些道德水平比較低的學者就開始利用他們的資源、他們的知識去牟取私利。

那些追名逐利的人有的是送錢、送禮物投其所好;有的是送色,用年輕火熱的身體換取更多的論文和更高的學歷。這些老鼠屎的存在,讓遠離科研的人們對整個行業戴上了有色眼鏡。

在這種爆雷事件頻發的情況下,人們發現似乎沒有什么法律和條令條例能限制和懲治壞的專家學者們,他們擁成果自重,向社會撒嬌,向學界展露霸權,繼續生活在甜蜜的夢里,做著你情我愿的黑暗交易。

監管在什么地方?難道就因為他們可以上期刊,就任憑他們逍遙?

看著某些連自己論文都說不明白,稀里糊涂的答辯、稀里糊涂的畢業的“研究生”們,很難想象今后的科技發展重任將由他們來承擔。

噫吁唏,學術晴朗,難于上青天!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