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新!大行小行為何爭相調降存款利率?

2023-06-08 03:48:36

證券時報記者 李穎超

近一段時間,各類銀行調降存款利率動作不斷。大到國有大行,小到村鎮銀行,均紛紛加入下調存款利率的“大部隊”。


【資料圖】

實際上,2023年以來,商業銀行在自律機制引導之下已經落地了一系列調降存款成本的動作:一方面,今年4月份顯現出,多家中小行對去年9月份存款降息潮流之后的補充下調;另一方面,今年5月初,大型商業銀行加強了對存款“類活期”短端利率(即通知存款、協定存款)的水平管控。

下調存款利率也是銀行應對凈息差壓力之舉。從利好銀行股價的角度看,存款利率的調降也是在擴展銀行的盈利空間。

由于利息凈收入是國內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凈息差也被視為銀行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標。近年來,銀行業凈息差下行壓力有目共睹,存款成本管理仍為銀行穩息差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銀行業也在積極主動調整負債端業務,其中,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提高高收益資產占比和低成本核心存款占比,加強負債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是各家銀行穩定凈息差的主要策略。此外,還強調提升風險定價水平、加強市場利率研判、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及精細化管理。

業界普遍的看法是,在當前市場利率環境下,銀行體系控制高成本核心負債動力較為強勁。但有個不可忽略的現實情況是,由于宏觀環境和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的不確定性,居民儲蓄意愿持續攀升,有著較為強烈的避險需求,風險偏好較低,投資、消費意愿不振。

從2022年情況看,銀行體系負債端呈現出一定的存款定期化傾向,1年期以上存款增量占比明顯上升。而今年情況是,受經濟復蘇走弱,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意愿較低,貨幣交易性需求仍然偏弱,企業與居民存款均繼續呈現明顯的定期化特征。

基于定期化背景,高定價定期存款必然推動銀行體系負債成本走高。特別對于頭部銀行而言,因核心負債占比更高,受存款定期化拖累更為明顯。光大證券一項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定期存款占境內存款的比重為53.2%,較年初提升2.1個百分點。

定期存款利率調降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報價下行通道或被打開。部分銀行也在根據國家政策不斷調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支持有潛力的中小微企業得到足夠的資金支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放眼整個市場,存款利率調降,某種意義上也正是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導資金從定期化走向投資化、交易化,即部分存款資金或許轉而尋求更高的投資收益,為資本市場帶來潛在的增量資金機會。

總體來看,存款收益下降后,居民進行消費與理財投資的動力與意愿可能會適度增加,有助于促使廣義流動性轉化為剩余流動性,為資本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此外,配合終端貸款利率的下降,居民企業借貸意愿也會有所提高,進而助力信用企穩。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