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敏 北京報道
作為A股第二大機構投資者,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總能迎來市場高度關注。
6月2日晚間,浙江交科(002061)、中原高速(600020)接連發布公告稱,長城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實現舉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需要指出的是,這是兩年半以來,險資首次新增主動舉牌A股上市公司。對于長城人壽此次舉牌上述兩家上市公司的邏輯以及資產配置情況等問題,《》記者曾向長城人壽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對方回復。
長城人壽舉牌兩家上市公司
來自浙江交科6月2日晚間發布的公告顯示,6月1日長城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該公司股份252.01萬股。截至目前,長城人壽持有浙江交科股份為1.3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03%,觸發舉牌。
無獨有偶,中原高速也在同日發布公告稱,長城人壽于6月2日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該公司股份802.93萬股,此次增持后,長城人壽共持有中原高速1.12億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5%,同樣觸發舉牌。
《》記者注意到,長城人壽在過去半年內持續買入上述兩家上市公司股票,最終實現同步舉牌。
具體來看,長城人壽自今年1月份開始就持續買入中原高速,2月、3月、4月買入量均在1500萬股以上,5月未交易,直到6月初再度大手筆買入。截至6月5日收盤,中原高速股價為3.68元/股,這較長城人壽1月買入時2.95元/股的價格,已經大幅浮盈。
對于浙江交科,長城人壽于今年2月—5月持續買入,交易均價分別為5.95元/股、6.11元/股、5.95元/股、6.05元/股。其中,長城人壽在3月買入浙江交科股票數量達到5247.08萬股,占浙江交科總股本的比例為2.83%。6月以來,長城人壽累計買入252.01萬股,買入均價為4.11元/股。 截至6月5日收盤,浙江交科股價為4.24元/股,略有浮盈。
根據兩家被舉牌上市公司發布的權益變動報告書來看,長城人壽將此次舉牌原因解釋為,是基于保險公司自身配置需求以及上市公司配置價值考慮的長期投資。并且,本次權益變動后,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長城人壽在符合遵守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的基礎上繼續增加兩家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性。
“這兩只股票都屬于高股息率基礎設施股,作為長線資金的保險資金,其權益投資穩健的策略是配置與其負債相匹配的權益類資產,即股息率能持續跑贏其負債成本的資產。”中華保險研究所所長郝聯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股市場中部分基礎設施類股票,行業盈利穩定,屬于抗周期類行業,ROE較高,受過去三年疫情影響PB估值和現價相對于歷史均價都較低,隱含股息率較高,這類股票是保險資金長線配置、匹配負債的考慮對象。
在郝聯峰看來,中國股票市場容量大、流動性大、日益成熟,存在比較豐富的波段機會和結構機會,部分品種盈利和股息率比較穩定,估值不高,隱含收益率顯著高于固定收益類資產,比較適合保險資金長線配置。在通縮壓力日益加大,固定收益類品種收益率不斷走低,非標類資產信用風險加大的宏觀環境下,權益類市場越來越受到保險資金關注。
A股下半年或迎更大行情
實際上,自2015年一批中小險企掀起舉牌潮以來,險資的每一次舉牌都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但近幾年,險資舉牌次數明顯減少,據《》記者統計,2015年至2022年,險資舉牌次數分別為36次、11次、10次、10次、9次、23次、1次、5次。2023年以來,險資舉牌有所回暖,截至6月5日,險資主動舉牌次數已經達到8次。
不過,近兩年險資舉牌多集中于港股上市公司,主動舉牌A股上市公司,并且一口氣舉牌兩家的情況更是少見。
上一次險資主動舉牌A股上市公司還是在兩年半以前。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信息披露顯示,自2020年12月和諧健康保險舉牌萬達信息(300168)以后,保險公司共計舉牌3次A股上市公司。除了中國人壽(601628)對萬達信息的定向增持外,剩下兩次均為被動舉牌。
需要指出的是,近兩年險資舉牌上市公司的資金來源以及舉牌目的都較2015年發生了變化。如此次長城人壽對浙江交投的增持資金來源于自有資金賬戶,對中原高速的增持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賬戶和分紅賬戶。
在舉牌目的方面,首都經貿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在接受《》記者采訪表示,當初保險公司舉牌大型上市公司是希望產生市場轟動效應誘發股價快速上漲,通過短期的財務型投資來快速獲得收益;但是如今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往往是成長性較好、股權相對分散的中小上市公司,一方面降低舉牌成本,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公司的長期成長來獲取穩定收益。
險資舉牌頻次也與A股市場走勢有著密切關系。
今年1月,大家資產總經理吳劍飛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上指出,過去兩年壓制A股的因素正在逐步消退,疫情防控政策開始出現根本性變化,海外金融市場在經歷了美元的高利率、高匯率后逐漸修復,國內平臺經濟、房地產的政策走向也在發生明顯變化。我國權益類資產在經過各種風格的快速輪動以及市場整體的大幅下跌以后,估值體系下調到了相當安全的區域,是適度逆市配置的黃金窗口期。
平安資管在2023年投資展望報告中也表示,2023年股票市場預期收益率可能得到明顯修復。節奏上,前兩個季度仍處于盈利下行周期,信用環境趨穩主要帶來市場的結構性機會;下半年,估值和盈利有望形成向上共振,市場可能迎來更大行情。
對于投資方向,該報告指出,在防疫和地產兩大核心政策超預期轉向后,市場主線在于疫后經濟復蘇帶來的投資機會,主要集中在消費+科技成長兩個方面。
“2023年1月開始,基欽周期進入擴張期,全球主要股市回暖,A股市場也不會表現太差。”郝聯峰告訴《》記者,在全面注冊制的大背景下,由于A股市場PB中位數明顯高于國外成熟市場,未來兩個季度A股市場很難單邊走牛,將仍然保持振蕩走勢,可以好好把握波段機會和結構機會。
而作為權益資產配置的重要先行信號,今年以來,險資調研二級市場也同樣熱情高漲。來自同花順(300033)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5日,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已經調研A股上市公司1450多家,數量遠高于去年同期,且更為偏愛科技類、新能源、制造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