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受長江三峽加大下泄流量等影響,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水位近日逐步回升。6日凌晨1時左右,湖區的標志性水文站——城陵磯站水位回升至24.51米,超過低枯水位線(24.5米),并保持上漲趨勢。這意味著洞庭湖終于在進入主汛期后結束了持續305天的枯水期,這也是自有氣象記錄以來洞庭湖極為罕見的長時間枯水期。
6日8時,在城陵磯站放眼望去,只見大片湖灘裸露,20根用于記錄水位的水尺僅有6根完全淹沒在水下。實時水位為24.55米,較24小時前上漲0.25米,仍處于歷史同期低水位,較歷年同期均值偏低2.8米左右。
去年,湖南遭遇自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強干旱,部分地區出現夏秋冬三季連旱。受此影響,盡管湖南今年已入汛2個多月,且經歷了9輪強降雨,洞庭湖水位比歷年同期均值仍偏低2米多,城陵磯等水文站此前長時間處于歷史同期最低水位。
來自湖南省水利廳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湖南全省降雨量依然偏少。水文專家認為,盡管洞庭湖目前水位正在逐步回升,但如果后期三峽下泄流量減少,不排除洞庭湖水位又將下跌。專家提醒,湖南于6月1日進入主汛期,但也迎來高溫天氣,工農業生產用水量逐步加大,如果水利工程蓄水得不到及時補充,需要統籌做好防汛和抗旱準備。
原標題: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持續305天的枯水期終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