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早餐車、包子鋪之后,地鐵商業再次上新。4月18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位于5號線和平里北街地鐵站的便民餐車開始運營,商品品類達到50多種。在原有的自動販賣機、便利店基礎上,新引進的各類設施使北京地鐵商業變得更加豐富。
目前,D+便民餐車已入駐了18個地鐵站,未來還將提供即時熱食、下單自提等便民服務。分析指出,隨著地鐵商業進一步繁榮,相關品牌面臨的競爭也將擴大,還是要利用數字化平臺綁定客群,利用乘客的零散時間實現交易,以此提升效率。
(資料圖片)
便民餐車上線
通勤一族的選擇多了起來。北京商報記者走訪5號線和平里北街地鐵站看到,站內的D+便民餐車已開始營業。在地鐵站內劃定的區域里,兩個餐車上擺放了餅干、面包、飲料等食品及紙巾等日用品,并配備了一位工作人員進行經營。
記者查看價目表發現,以零食為例,各類餅干的價格約在5.5-17元范圍內,與一般的超市、便利店價格水平相近。在周二早高峰,有不少乘客在該餐車前停留購物。一位顧客告訴記者,“站內隨時買零食可直接帶到公司,還挺方便的”。
現場的工作人員透露,餐車的運營時間從上午7時到晚上8時,現階段可銷售50余種商品,未來還將陸續引進更多種類的食品,并探索鮮花等附屬品類。據了解,該餐車與D+便利店同屬一家公司,D+便利店此前已在數個地鐵站開設了門店。
北京商報記者從D+便民餐車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首輛D+便民餐車于2022年11月進駐了地鐵雙井站E口,目前,該品牌便民餐車已達到18輛,未來將根據運營情況覆蓋更多站點。上述負責人還表示,不久后餐車將全面接電,屆時還可為消費者提供熟食的倉儲、冷藏和加熱服務。
多方爭奪“流動”客群
D+便民餐車只是地鐵商業的其中一種形態,地鐵便民商業正變得豐富起來。不久前,北京多個地鐵站出現了麥當勞的智能無人餐車、好適口包子鋪食品店、久秉AI的煎餅果子機器人等便民商業設施。北京地鐵方面曾表示,已在20座車站陸續設置了便民餐車,提供品類豐富、營養健康的中西式簡餐,方便市民生活。
隨著城市發展的空間越發金貴,地鐵站內空間成為了商業不斷探索的經營范圍。實際上,近年來,在地鐵商業方面企業已進行了許多嘗試。2021年,北京地鐵首家智能無人便利店試點在地鐵7號線歡樂谷景區站開業運營。2022年4月,地鐵4號線公益西橋站地鐵站的出入口處新增鮮e家便民生活廣場。
地鐵站巨大的客流量,為地鐵商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零售專家胡春才表示,“地鐵站的特殊位置,有著人流量大的特點,且人群以上班、上學通勤為主,在地鐵站布局便民商業,具有一定潛力”。
此次D+便民餐車的布局與擴張亦是為了進一步合理利用地鐵空間。據介紹,與固定的門店比起來,便民餐車的布置更加靈活,位置更貼近乘客的行走路線,彌補了店鋪選址的先天不足。此外,便民餐車推出后,原有的一些位置不佳的D+便利店已改造為前置倉,輔助便民餐車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里北街地鐵站的D+便民餐車正對著站內的羅森便利店。這一羅森便利店亦主要以售賣食品、飲料為主,與便民餐車的商品存在一定相似性。同時,除了地鐵內原有的便利店之外,大部分地鐵站內配有飲料自動販賣機,也將對便民餐車進行一定分流。
借數字化平臺提升成交
作為許多上班族通勤必經的站點,地鐵商業背后有著較大的挖掘空間。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秘書長楊青松指出,地鐵商業的發展關乎城市便利度,每天都有許多乘客要通過地鐵通勤,乘客中也蘊含一定的消費需求。“目前來說,多個品牌入局的情況可以為乘客提供更多選擇,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消費體驗。”
選擇變得豐富之時,品牌所面臨的壓力也隨之變大。針對競爭情況,上述負責人表示,確實會存在同站點設置了多個不同品牌便利店、便民商業設施的情況,他表示,D+便民餐車將從自身競爭力方面下功夫,比如更高效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更貼近場景的定制化產品,打造特色內容吸引消費者。
據透露,D+便民餐車正申請加入地鐵“億通行”等數字化平臺,以“網訂點取”的方式實現交付,即乘客提前下單后,店員提前復熱備貨,乘客到站就可取到預訂的餐食。
楊青松表示,數字化是未來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如果能實現線上下單、到站取貨的服務,將極大提高效率、節省乘客時間,“這對于趕時間的通勤人群來說,可以利用乘車時的碎片化時間完成購買、高效完成消費”。
胡春才還指出,D+便民餐車想要在眾多品牌中突圍,要做出特色化內容,結合本土市場的特點經營。“很多便利商店仍采用日式便利店的模式,實際上,當地的特色食品可能更貼合本土消費者的需求,品牌應根據消費者的喜好不斷升級,增加差異化內容,做出自身亮點。”
北京商報記者趙述評胡靜蓉/文并攝
延伸閱讀:
老佛爺百貨捆綁合生商業 誰的野心更大 加快品牌調整、舉辦IP活動 中糧·祥云小鎮加速釋放商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