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打造 推動浙江經濟奔涌向前

2020-01-02 18:03:13

萬物皆數——古希臘人畢達哥拉斯的預言,正在互聯網新技術的狂飚突進中,成為現實。

數字化對產業意味著什么?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按照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的定義,數字資源將滲透到產業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會帶來擁有無限可能的、新的產業組合。而且,這種新的產業組合跟以往完全不一樣,機會只多不少。

面對這個“最大變量”,浙江搶抓機遇、全面布局,將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打造,激發出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2019年前三季度,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分別增長12.8%、12.4%,分別比上半年工業增速快了1.2、1.4個百分點。數字經濟正成為“浙江制造”的新動能,推動浙江經濟奔涌向前。

12月27日,2019產業數字化峰會在杭州舉行。峰會的重要看點之一,是發布“2019浙江產業數字化轉型20強地區”的榜單。今天,我們就來解讀這份蘊含澎湃動力的榜單背后,傳遞出哪些重要的信息。

01

20個地區,站上“智”高點

發布浙江省產業數字化轉型20強地區,是今天峰會的重頭戲。

為反映浙江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提供更加直觀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浙江省圖靈互聯網研究院組織行業相關專家,經過充分調研、多次研討和反復論證,探索建立了浙江省產業數字化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重點圍繞產業數字化支撐能力、應用能力、賦能能力等關鍵要素,對全省各縣(市、區)進行評估。

“這個指標體系,可以說是浙江省企業信息化促進會‘兩化融合’統計采樣數據的升級版。基礎設施和賦能成效的數據,主要來源于統計系統;支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數據,來源于我們對2000家重點企業的調研結果。”浙江省企業信息化促進會秘書長傅正告訴我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評估,是浙江首次對各地區的產業數字化水平進行的一次“體檢”,放眼全國,浙江是第一個這樣做的省份。

依據2019年度評估結果,全省產業數字化轉型20強地區名單如下:

02

上榜地區,各有各的絕招

產業數字化,是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重要主線之一。近年來,浙江大力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通過“數字化+”“互聯網+”“智能化+”,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推動浙江制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產業數字化,對制造業根基深厚、制造業企業面廣量大的浙江來說,條件得天獨厚。立足本地特色、優勢產業,20強地區是浙江踐行產業數字化的“先鋒隊”,他們中的不少地方,在產業數字化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以排名榜首的余杭為例,政府推動+龍頭企業帶動,共推智能化改造。余杭立足產業現狀,研究制定《余杭區推進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咨詢診斷工作實施方案》,并撥付專項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對一”入戶診斷。同時,組織各類服務對接活動,持續幫助企業解決改造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堵點。

2019年,余杭區共催生數字化改造項目77個,工廠物聯網項目89個、“機器換人”項目105個、入選市級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攻關項目庫29個。截至目前,老板電器、春風動力、西奧電梯、益海嘉里等4家制造領域的龍頭企業入選省級數字車間、智能工廠項目。

制造業底蘊深厚的蕭山,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雙劍合璧精彩紛呈。在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兆豐機電的“工廠大腦”正不斷演算,一套汽車輪轂軸承單元的生產節拍,從原來的幾分鐘縮短至15秒。董事長孔愛祥說:“全公司上千臺機器已全部上云。”2005年信息化、2015年機器換人、2018年數字化、今年5G覆蓋……這家創辦于1997年的企業,通過不斷地躍進迭代,穩坐行業“隱形冠軍”。此外,在蕭山的紙包裝、廚電生產、傳統服裝等工廠,數字魔法一樣神奇。

新昌的產業數字化,則從傳統主導產業軸承行業入手。2017年,一場軸承革命在新昌興起,依托當地軸承企業陀曼,一朵“軸承云”升起,打開了傳統軸承企業改造提升的傳輸門。如今,新昌軸承行業準備引入大數據技術,進一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舉個例子,在生產環節,軸承企業嘗試對軸承云平臺收集的數據進行大數據分析和邊緣計算,計算出新昌每月或每周的軸承鋼采購量,根據預判采購量數據與供應商談判,預計此舉可為軸承企業節省3%-5%的資金。

隨著越來越多傳統制造業工廠脫胎換骨為智能車間、無人工廠,浙江制造站上了“智”高點。根據今年5月國家網信辦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8年)》,浙江省“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一。

03

榜單背后,還有 “隱藏信息”

“我們可以將2019年,稱為產業數字化元年。”傅正表示。

12月12日召開的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浙江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的實施實踐,已經成為全國數字經濟的一個重要省份,產業數字化對經濟的帶動性和滲透性,愈加顯現。2019年前三季度,數字經濟核心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分別增長12.8%、12.4%,分別比上半年工業增速快了1.2、1.4個百分點。

“浙江的產業數字化,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浙江省圖靈互聯網研究院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毛春苗指出,今年有更多企業一改觀望態度,開始真正投身到數字化改造的大潮中。“此前,很多企業不敢去做行業里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如今,他們看到了成功案例,或者道路逐漸清晰,企業覺得可行了,步伐就加大了。”

第二個趨勢,是浙江的傳統工業強縣們,不少已經走到了產業數字化的前列。上榜20強的地區,皆為浙江的傳統工業強縣。主要原因,是傳統工業強縣的政府,在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力度更大,企業的自主意愿也更強。

第三個趨勢,是對大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的實力更強,方向也更為明確。他們越來越注重數據資產,注重用數據來驅動企業轉型,用數據去科學決策企業運營。

第四個趨勢,是今年以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在加快。“企業面臨外部陣痛期,必須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在生產、營銷、物流還是研發設計方面,都需要數字化工具。”毛春苗告訴我們,但是,2019年度評估結果也能反映出,在一些中小企業偏多的地區,產業數字化轉型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信息化人才的缺失、對轉型方向的迷茫等,這就需要政府或行業專家去答疑解惑、進行技術支撐。

“對于數字技術如何與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融合,各方都在探索。如今,實踐的案例、經驗的積累,已經越來越多,道路已經越來越清晰。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浙江產業數字化將經歷量變到質變的大跨越階段。”毛春苗告訴我們。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