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鄉村是指鄉村依托數字經濟的發展, 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 以數字技術創新為鄉村振興的核心驅動力, 實現鄉村生產數據化、治理數據化與生活數據化, 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農村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對浙江的鄉村而言, 在擁有良好的信息經濟產業基礎、服務體系和發展生態前提下, 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正當其時。
浙江是全國鄉村振興范本
從“千萬工程”到鄉村振興戰略, 浙江省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千萬工程”是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基礎, 早在2003年, 親自推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揭開了美麗浙江建設的宏偉篇章。此后, 浙江相繼制定實施了《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浙江省深化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新千萬工程”。十多年來, 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 形成了系統推進“三農”發展的大格局。2018年4月, 批示:“浙江省15年間久久為功, 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 取得了顯著成效。”2018年6月,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通知》;2018年8月, 農業農村部與浙江省委、省政府簽署《共同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省合作框架協議》, 共同推動浙江鄉村振興示范省建設, 帶動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浙江具有堅實的基礎
浙江鄉村是我國鄉村振興的范本, 完全有條件成為中國數字鄉村的樣板。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基礎雄厚。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子商務在浙江鄉村發展迅速, 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滲透、不斷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尤其是推動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方向改造提升, 推動浙江傳統實體經濟進一步振興;二是服務體系完備。數字經濟惠民成果在浙江鄉村很普遍, 農村商品、個體、企業、物流、服務等借助互聯網技術整合到同一個平臺, 實現農村生活的數字化發展。在杭州, 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綜合性數據平臺建設齊頭并進。在寧波, 超過4000個“i Ningbo”免費無線熱點遍布城鄉;三是發展生態良好。從機關效能革命、建設政務服務, 到“四張清單一張網”, 再到“最多跑一次”改革, 成為大數據時代重構政府管理模式的典范, 政府城鄉治理能力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正在加速提升。
浙江應抓住全球經濟數字化井噴的窗口期, 在“一號工程”“國家數字經濟示范省”“數據強省”“數字浙江”等背景下打造以數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為核心的新經濟增長極, 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數字鄉村的領跑者之一。
實施數字鄉村戰略的路徑選擇
數字鄉村戰略的實施應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抓住杭州大灣區建設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 以創新引領、數據驅動發展為核心戰略, 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發展主線, 以鄉村為主戰場, 促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農村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大力打造數字化鄉村治理新模式。
產業數字化, 實施鄉村產業數字化建設工程。通過實施鄉村產業數字化建設工程, 推進農村經濟效率變革, 驅動農業由生產導向轉向需求導向。通過大力發展數字農業, 構建和完善衛星、航空、地面無線傳感器等“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采集系統, 加快建設農業農村數字資源體系;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和投入品使用監測、產地安全保障與風險預警的網絡化監控與診斷, 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程監控, 破解農產品同質競爭和“增產不增收”的難題;發揮互聯網連接人、連接商業、連接產業的作用, 開發農業多種功能, 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 加速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 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的收益。
治理數字化模式
治理數字化, 設施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工程。通過實施鄉村治理數字化建設工程, 實現鄉村村務、政務、黨務等信息與服務的在線化 (見圖) , 提高村民參與度, 有效實現法治、自治和德治“三治”的有效融合, 促進鄉村治理的現代化。
生活數字化, 實施鄉村生活數字化建設工程。一是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 讓農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 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二是堅持問題導向, 抓住民生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強化民生服務, 彌補民生短板, 推進教育、就業、社保、醫藥衛生、住房、交通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 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三是加強精準扶貧、生態環境領域的大數據運用,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 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助力;四是把數字素養提升到戰略高度, 實施“數字素養項目”, 提升村民利用數字資源、數字工具的能力, 擴大數字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