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貢酒股價創歷史新高 內蒙古自治區開通張呼高鐵進京

2019-12-30 17:11:19

今天下午,張家口至呼和浩特高鐵鐵路全線開通運營,與同步開通運營的京張高鐵組成內蒙古首條進京高鐵路線。

在這趟列車上,來自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包頭客運段的高鐵乘務員堅持一車一活動、一步一風景,在列車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旅途充滿歡樂,更洋溢著濃濃的草原文化韻味。

沿線扶貧路上的“公益”小慢車

每日穿梭于包頭至山西大同間的6056次旅客列車緩緩駛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卓資山站,一座古樸的老式鐵路站房映現眼前。6056次列車運行區間東起大同,西至包頭,里程450公里,運行區間9小時53分。凌飛是一名有著十幾年行車經驗的“老”職工,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你們問對人了,過去我是車上的乘客,現在我是本次列車值乘的列車長。

在凌飛看來,6056的變遷伴隨著這些這條鐵路線上鄉鎮的發展史,過去“荒草萋萋”的小站,如今炊煙裊裊。“早些年客流量不大,后來一度客流量不斷上漲,這些年客流量又降了,我在沿線小站干車務工作那些年,客流量特別高,車廂里人擠人。”從窯洞、到土坯房、到磚瓦房,一扇扇車窗見證著、親歷著。

“那些年村子里的人不懂,就知道低著頭種地,很少外出打工。”列車上,老鄉們也紛紛加入話題。“后來聽到廣播里說外頭打工掙錢,不少小伙子們都外出打工了,外出打工掙了錢,就買機器種地,那時候沒電話,休息就要回家報個平安。”如今,農忙種地,農閑工作,已經成為了這里鄉親們的常態。

凌飛談到,6056次列車站與站之間距離很短,短到最低票價只有4元。十幾年來,始終是鄉親們公認的最廉價的出行方式。“那些年,大家都是帶著大包小包的,有的老鄉帶著大蒜、蔬菜去卓資山的集市上賣,賣了再坐火車回家。”凌飛笑著回憶,“這些年,最明顯的改變就是車廂里行李架上的麻袋少了,書包多了。”

雖然依舊是沿線鄉鎮最廉價的出行方式,鄉親們近來選擇“小慢車”卻少了,一些鄉親家里買了汽車,比起乘火車,他們更愿意開車出門。“到了下雪天就有明顯的變化,雪天不方便開車,大家就都坐火車了。”凌飛向人民網記者表示,“現在主要是學生流,旗下營有一所中學,周邊不少鄉鎮的學生都在那里上學,周末總要乘著火車上下學。”

百年青磚老站見證草原鐵路發展

1923年開站投入使用的京綏鐵路卓資山站老站房,如今已經成為一座鐵路博物館,陳列著各式鐵路老物件。指揮列車運行的馬燈,銹跡斑斑的電鈴、舊式路簽機、早已被取代的臂板信號機、路票、老式鐵路制服等190件站車系統的各類文物,將人們帶回到那個久遠的時代。歷經時光洗禮的百年青磚老站,靜靜訴說著近百年來的過往曾經,默默見證了當地百姓從肩挑手拎到日行千里出行方式的轉變。

2017年8月,張呼高鐵呼和浩特東至烏蘭察布段開通運營,卓資縣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開通高鐵站的旗縣。新建的卓資東高鐵站,跟以前的卓資山站比起來,又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候車廳室內總面積達1500多平方米,日均發送旅客五六百人,高峰期能達到1500多人。2019年年底,伴隨京張、張呼高鐵同步開通運營,卓資東高鐵站又成為了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直通“復興號”1小時進京高鐵的旗縣車站。

張呼高鐵首日開通高鐵運營

今日上午,首趟從內蒙古自治區開行的進京G2410次復興號列車,緩緩駛出呼和浩特東站。張呼高鐵全線開通運營初期,呼和浩特、包頭兩地將始發開行復興號高鐵列車15對,自治區境內呼和浩特、烏蘭察布、興和北、卓資東、察素齊、薩拉齊、包頭東等車站均有高鐵列車經停。屆時,呼和浩特東站每日7時至晚上21時間,均有前往北京方向的高鐵列車。

據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工作人員介紹,張呼高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287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東起河北張家口站,設懷安、興和北、烏蘭察布、卓資東、旗下營南、呼和浩特東6座車站。其中,張呼高鐵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已于2017年8月開通運營。

如今,張呼高鐵全線與京張高鐵同步開通運營,將進一步拉近內蒙古中西部地區與首都北京間的時空距離,對于促進內蒙古與京津冀地區的經濟聯系、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改善人民群眾出行體驗,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