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入了迷了,
買了這么多保健品,
根本吃不完啊。”
浙江杭州92歲梁奶奶
指著滿屋子保健品說出這番話
如果不是口袋里的生活費只剩下10多元,恐怕梁奶奶還不會意識到自己買保健品過了頭。
梁奶奶說,這些年她在保健品上大約花了一二百萬。
家里堆滿保健品,過期的好多扔了
剩下的還是“吃都吃不過來”
11月12日,記者來到梁奶奶家里。一套三四十平老房子里,堆滿了老人買的各種保健品。
客廳里,保健品已經(jīng)堆成了一座小山。拆了封的瓶瓶罐罐擺在吃飯的桌上和小茶幾上,記者大致數(shù)了一下,大概有個五六十瓶。老人房間里,一摞摞未拆封的保健品整齊地堆放著,不少積了灰塵。
梁奶奶說這些才是“冰山一角”,還有一大堆保健品擺在另一個房間里,最近兒子住在那個房間里,不方便向記者展示。
一旁,梁奶奶的老伴正在吃保健品,一個茶杯邊上擺著六七種保健品。“這個是心血管的,這個是骨質(zhì)疏松的,這個是心臟的……”梁奶奶一樣樣地給記者介紹。
記者隨便拿起了其中一瓶“熊膽膠囊”,瓶身上除了產(chǎn)品名全是英文,連最基本的保質(zhì)期,記者找了半天才找到。
“這是一家大公司從美國進口來的,一瓶要700多呢。”
“哎,買得太多了,已經(jīng)過期的都已經(jīng)扔掉了,但是還有這么多啊。”
面對這些保健品,梁奶奶的心情有些矛盾。
她心里很相信這些沒有具體成分說明甚至連商標都沒有的保健品。
“你看我92歲了,眼不花耳不聾,除了腿腳有些不便,其他各方面都很好。”但她也很清楚,這些保健品已經(jīng)快讓她傾家蕩產(chǎn)了。
看見新奇的,買!
遇上特別真誠的推銷員,買!
買了17年保健品,
花光退休金和炒股賺的錢
梁奶奶退休前是小學語文老師,性格直爽,愛接觸新鮮事物,也是杭州第一代股民。
“炒股讓我們發(fā)了點小財。”退休以后,梁奶奶跟老伴鉆研了很長一段時間股市,賺了七八十萬,讓身邊不少同齡老人羨慕不已。
2002年3月,一次偶然機會,保健品開始闖入她的生活。
“年紀大了,總想身體能健康點,吃吃保健品對身體肯定有好處的。”
最近幾年,隨著養(yǎng)生保健話題越來越熱,各種五花八門的保健品層出不窮,推銷模式也一個比一個新奇。
“我就是喜歡新鮮的玩意。”梁奶奶說,她的保健品消費觀也從為了健康轉(zhuǎn)變成了獵奇和助人積德,看見新奇的保健品她就下單,遇上特別真誠的推銷員她也下單,“無論如何都要支持一下工作的”。
就這樣,從2014年開始,在購買保健品這件事上,梁奶奶更加花錢如流水。“每次都是一兩萬付出去,一些好的保健品我都是成箱成箱買的。”梁奶奶說,最多的時候,買保健品一個月要花上七八萬。
梁奶奶和老伴兩人退休金一個月有1.5萬,但他們幾乎月月光,這些錢全花在了保健品上。為了能買更多更好的保健品,梁奶奶還陸陸續(xù)續(xù)拋光了自己持有的多只牛股。
家里保健品越來越多,梁奶奶的錢包也越來越空。
她說,現(xiàn)在她還欠著保健品經(jīng)銷商好幾萬的保健品貨款。“估計要到明年2月才能這些錢還掉。”
老人買保健品“走火入魔”
兒子無奈:報警都好幾次了,勸不動啊
梁奶奶這么瘋狂地買保健品,子女們怎么看?
梁奶奶說,子女們平時很孝順,在買保健品這件事上也從不阻攔:“我花自己的錢,他們不會說的。”
可當記者詢問梁奶奶的兒子時,卻得到了另一番答案。
“阻止得了嗎?因為她買保健品的事,我報警都報了好幾次了。”一提起買保健品,梁奶奶的兒子氣就不打一處來。“不知道上了多少次保健品的當了,不長記性啊。”梁奶奶的兒子說。
兒子說,前兩年梁奶奶買了一種保健品,花了三四萬。沒多久警察就找來說,那個保健品牌涉嫌欺詐被抓了,讓梁奶奶登記信息,可老人說什么都不信。
“我媽媽以前是老師,享受被人捧的感覺,而且耳根子軟,心眼好。那些保健品推銷員,叫上她幾聲老師,再到她面前哭訴幾句;工作不容易,產(chǎn)品賣不出就要被開除了。’我媽馬上就下單了。”
至于奶奶說的“不聞不問”,兒子解釋說,老人都這么大年紀了,活得開心就好,兒女們也不圖她財產(chǎn),所以“愛買就買”吧。
但說起現(xiàn)在市面上這些保健品推銷,梁奶奶兒子大為光火。
“一天能給老人打二三十通推銷電話,隔三差五上門來,真是太過分了。”他說,甚至有推銷員給老人洗腦,讓老人不要聽兒女的話。“他們這哪是推銷啊,簡直就是騙錢。希望有關(guān)部門能好好管管。”
“我過分了,真的過分了”
告誡老年朋友:
保健要理性,別像我這樣濫買
“我過分了,我真的過分了。”采訪中,每每提到買保健品花的錢,梁奶奶就不停地喃喃自語。
采訪期間,梁奶奶的手機響了五六次,一接起來,全是推銷保健品的。
“我不買了,我真的沒錢買了,我的退休金就這么點,你們就不要給我打電話了。”梁奶奶不停回絕。
電話那頭傳來過兩天要搞促銷的消息,奶奶臉上飄過一絲興奮,但總算有進步了,因為懂得回絕了。
“我知道錯了,現(xiàn)在改還來得及吧?等明年把欠的貨款還清了,我就不再亂買保健品了。”梁奶奶說,她打算搞一次“廚房革命”,改善伙食。“吃得健康點,好一點,肯定比這些瓶瓶罐罐要好得多。”
杭州夫妻陷入保健品坑
花掉起碼150萬!
家里馬桶、水龍頭都是推銷員上門換的
“我父母也深受其害,
至少已經(jīng)被保健品坑了150萬元。”
無獨有偶!秦先生的父親今年90多歲,母親許奶奶也有80多歲。五六年前,兩位老人經(jīng)常會去參加一些體檢、旅游,“我們想想老人家退休后無聊,社區(qū)街道、單位里組織了這些旅游、體檢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蠻好的,所以當時沒太在意。”
漸漸的,兩位老人房間里保健品開始多了起來,就連他們自己都覺得吃不完了,便跟小輩們說:“你們拿點去吃吃吧。”這時,秦先生才注意到父母房間里堆滿了保健品。
“我兒子覺得有點不對勁,拿了其中一瓶問了爺爺奶奶價格,這一盒2000元,那一盒5000元……我兒子對著瓶身上的標簽上網(wǎng)一查,同樣一盒保健品才100元。”
“這些普通的保健品,換個標簽,價格就翻了幾十倍。”秦先生氣不打一處來,追問之下,才知道父母這幾年的體檢、旅游、聽所謂專家講座都是保健品公司帶他們?nèi)サ模⒉皇巧鐓^(qū)街道組織。而他們買保健品至少花掉了養(yǎng)老積蓄150萬元。
“這些保健品公司知道老人軟肋在哪里,有什么病便拼命推銷相對應(yīng)保健品。”秦先生想去找相關(guān)部門投訴,父母還阻止他:“他們對我們都是客客氣氣的,你不要去弄人家,人家到時候工作都丟了。”
秦先生說,其實不止保健品,這幾年來,從吃的到用的,各種各樣數(shù)多數(shù)不清,比如床墊、馬桶、家里水龍頭都換了,零零總總為這些東西父母埋下了200多萬元的單,有些推銷員上門后趕都趕不走,最后報警,警察上門才解決。”
除了秦先生
還有不少網(wǎng)友吐槽
“我朋友媽媽吃保健品把自己吃進醫(yī)院了,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害人不淺啊。”
“想不通老人為什么買保健品會走火入魔?!”
“我覺得子女還是該多陪陪父母。”
“多關(guān)心老人,看看老人真正需要什么。”
“都是被業(yè)務(wù)員洗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