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教育部明確:不支持也不鼓勵異地辦校區

2022-03-19 11:17:25

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還建嗎?甘肅省教育廳3月16日表示,在赴教育部溝通時,被明確反饋“不支持也不鼓勵異地辦校區”。

2月26日,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提問:自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項目2018年在榆中考察選址后,目前報道并不多。《甘肅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該建設,但新出臺的《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并無國科大蘭州學院建設規劃。目前國科大南京學院、廣州學院、太原學院等均已完成建設投入使用,蘭州作為國科大京外五大教育基地之一,希望省里大力推動實質建設,造福甘肅優質高等教育事業。

對此,甘肅省教育廳于3月16日回復稱,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十四五”期間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關于開展“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教發〔2021〕76號),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校,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就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分院辦學情況,省教育廳分管負責同志和相關業務部門專題赴教育部當面溝通,教育部明確反饋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分院屬中國科學院大學異地辦校,不支持也不鼓勵異地辦校區。”

針對該名網友提及的選址消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查詢發現,2018年12月,蘭州多家媒體援引榆中縣委宣傳部微信公眾號“榆中發布”的消息報道:2018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在蘭院屬各單位籌建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來榆中實地考察,并就選址、辦學等相關事宜同市縣領導進行了座談交流。

此外,甘肅省人民政府于2021年2月公開發布的《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及“建立各級政府、科研單位和企業科技成果供需對接機制,促進政產學研緊密合作,支持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建設” 。

然而,僅僅幾個月后,教育部于2021年7月28日發布《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明確規定“從嚴控制高校異地辦學。不鼓勵、不支持高校跨省開展異地辦學,特別是嚴控部委所屬高校、中西部高校在東部地區跨省開展異地辦學,原則上不審批設立跨省異地校區。”

高校異地辦學受阻

高校異地辦學受阻,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并非個例。

據武漢大學新聞網顯示,早在2016年,深圳就曾準備引起武漢大學。當年9月,深圳市政府與武漢大學簽署《武漢大學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合作舉辦武漢大學·深圳備忘錄》,時任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韓進等共同見證此次簽約儀式。

然而,這一深圳和武漢大學都很重視的項目,最終被迫終止。

澎湃新聞2020年5月7日曾報道,深圳市教育局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答復網友問詢的“據說武漢大學深圳校區取消了,是真的嗎”問題時表示,“按上級部門要求,我市洽談引進武漢大學建設深圳校區項目不得不終止。” 深圳市教育局在該回復中具體表示,在2016年以后,教育部對高校異地辦學政策收緊,2017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基本建設管理的通知》(教發廳函〔2017〕12號),要求審慎決策建設新校區,原則上不支持、不鼓勵跨城市、跨省建設新校區,特別是具有本科教學功能的新校區。教育部還專門要求停止武漢大學深圳校區建設。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做好2018年度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通知》(教發廳函〔2018〕215號)明確要求,申請設置本科學校的,須不存在跨地市辦學的問題。

為何要收緊高校異地辦學,教育部也給出過明確答復。

針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關于支持河南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建議”,教育部于2020年10月15日發布《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221號建議的答復》,明確表示“從我國歷史上產生的異地校區辦學情況來看,由于異地辦校會稀釋高校原有優質教育資源品牌,導致學校規范管理呈現效應遞減,難以形成與本校一體化的校園育人氛圍等,故教育部暫不支持關于引導京滬等部屬優質高校在河南設立分校、研究生院、特色學院等實體機構,建議河南創新體制機制,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大學的合作,提升區域內高校辦學總體實力。”

地方與高校能否雙贏

在教育部明確表態“不支持也不鼓勵異地辦校區”之前,異地辦學受到眾多高校和地方上的歡迎,一定程度是因為高校和地方都認為可以借此實現雙贏。

據澎湃新聞報道,蘭州大學教育學院院長李碩豪曾分析指出,地方通過吸引高校異地辦學,快速聚集高等教育資源,而參與進來的高校也借此擴大了體量、獲得更雄厚的發展資金。

一流高校是各地政府、人民所共同期盼的優質教育資源,李碩豪進一步指出,“引入大學是一些地方政府增加人口、發展新區能夠快速見效的辦法”。

以甘肅為例,省級“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提出“支持中國科學院大學蘭州學院建設”,顯示出甘肅省對于科教創新、人才引進的迫切需求。

中國人民大學評價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光禮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經濟發展方面考慮,西部大開發需要人才,強調當地教育、自己培養人才,才能做到與地方深度融合。

跨省異地辦學并非良策

在異地辦學熱潮高漲時,已有觀點認為,高校異地辦學存在“稀釋名校招牌”的風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曾公開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異地辦學對高質量建設一流大學沒有好處,它把資源用在了低層次重復上,并沒有用來提高質量、走向高端”。以合肥工業大學宣城校區為例,2012年開始招生,但2016年大幅度縮減招生計劃。

澎湃新聞曾報道,截至2021年5月底,全國共有71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在異地開設了校區或研究生院(包括已簽約項目),設立機構數達到108個。

據中國科學報報道,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盧彩晨、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廖霞在《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擴張模式與區域走向研究》一文中的統計表明,截至2020年4月底,“雙一流”建設高校異地辦學中,西部流向東部20個、東北流向東部13個、中部流向東部15個。

隨著異地辦學熱潮一度高漲,優質教育資源從中西部地區流向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開始出現“異地校區強過本部”的勢頭。

根據公開資料,2020年高考錄取分數公布后,多地就出現過“哈工大深圳校區錄取分數線超越校本部”的情況。

省內異地辦學的樣本

高校異地辦學雖然受阻,但并非無路可走。

教育部2021年7月28日發布的《關于“十四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教發〔2021〕10號)也提及,“確需設立省內異地校區的,由省級人民政府統籌,納入本省高校設置規劃,嚴控數量、嚴把條件,按照隸屬關系履行審批程序。”

當前,南京多所高校就已經在江蘇省內的蘇州設立校區。

以南京大學為例,據澎湃新聞此前報道,2021年7月,南京大學蘇州校區發布第1號人才招聘公告,宣告啟動首批教師招聘,要 “對標一流,吸納全球優秀師資”,打造一支1000人的高水教師隊伍。 當年7月14日,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提及,南京大學蘇州校區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功能材料與智能制造、地球系統與未來環境、化生醫藥與健康工程、數字經濟與管理科學等“五大學科群”。而這“五大學科群”,恰好契合了蘇州的產業發展方向。 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規劃辦學規模1.2萬人,涵蓋本、碩、博各類層次,計劃2022年開始招生。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