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凈網”“清朗”行動:重拳出擊嚴懲不貸

2022-03-18 09:30:59

3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關于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新聞發布會。明確指出,針對當前網絡直播和短視頻領域存在的亂象問題,2022年將從嚴整治激情打賞、高額打賞、誘導打賞,特別是誘導未成年人打賞的行為;全面整治劣跡藝人違規復出、被封賬號違規轉世,這為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生態空間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關于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出臺,到首屆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的舉辦,再到系列“凈網”“清朗”行動的重拳出擊,年來我國網絡亂象整治力度不斷加大。但也應看到,隨著新時代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諸如網絡直播、網絡算法等新業態形式層出不窮,面廣、線長、點多的網絡亂象特點給新形勢的網絡空間治理增添了不小難度。據統計,僅2021年中央網信辦累計清理違法和不良信息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封禁主播7200余名,釋放出“加強網絡亂象治理,共建向善向上文明空間”信號的緊迫、必要。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應用普及,當前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成為新網民,如果任由一些錯誤思潮和偏激觀點肆意傳播,低俗內容和網絡謠言繼續存在,不僅影擾亂網絡空間秩序,更危害著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持續深入開展“凈網”“清朗”行動,加強網絡倫理和網絡文明建設,共建網上良好精神家園,以文明風尚傳遞時代的“正能量”,讓廣大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耳濡目染中收獲成長,在教育啟蒙中提振“精氣神”,既是實現網絡強國建設的必然之舉,也是筑牢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應有之義。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正所謂猛藥去重疴,馳而不息的“凈網”“清朗”行動,對維護網絡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對互聯網企業而言,同樣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重拳出擊、嚴懲不貸”整治行動的陽光下,互聯網行業必須深刻反思過去那種“躺著就能賺錢”的流量至上模式,切實承擔起維護網絡生態的社會責任。一方面,要發揮自媒體臺優勢,堅持以謳歌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為導向,努力提高網絡精神文化產品的品質,讓英雄事跡、奮斗故事、楷模精神口口相傳、家喻戶曉,加強培育群眾對社會責任感的認知,以文明風尚傳遞時代的“正能量”。另一方面,必須推動創新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新興領域,提升創新活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網絡文化的需求。

打造網絡文明空間、營造網絡健康生態,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必答題”,也是人民群眾心頭的深切期盼。讓我們攜起手來,共赴新時代的網絡文明之約,堅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唱響最強音,讓文明的網絡空間真正成為我們的精神家園。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