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家人些許期許。期許著孩子多學知識,找到一份適合的工作,一個美滿的生活……小時候,聽過最父母嘮叨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好好學習,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肩負著父母的期望,于是孩子們背起書包踏上了求學之路,從簡單的漢字到縝密的數字符號,不斷地豐富著自身的知識與閱歷,
夢想著步入自己理想的大學,看似一切都步入正軌,前途似錦,未來可期。
但是,當我們真正從學堂步入到社會中,拿著一份簡歷,去面對一個未知的世界時,理想與現實,總是會顯得相互突兀。理想是豐滿的,以為自己能夠找到一份十分滿意的工作,沒有工作時間的制約,足夠的薪水……
但現實卻很骨感,給我們重重地一擊,被碰壁的得我們滿地找牙。
命運有時真愛捉弄人。我們總是認為高學歷就必須配上高職位,很難相信,
一個高材生,名校畢業,卻失業18年,靠著政府的低保維持生計……但這的的確確是生活中真實的存在。
漫長的求學之路
張某出生于湖南常德的一個農民家庭。
盡管出生貧寒,
教育資源也很有限,但是這并沒有阻擋張某求知好學,改變命運的決心。苦心人終不負,
18歲時,張某順利考上大學,
成為家鄉的第一個大學生。當時,農村地區孩子考上大學是非常可貴的事情,張某成了村民口中的“成大事”的孩子。在父母和哥哥姐姐的支持和幫助下,
1989年,張某順利地于湖南醫科大學畢業,完成了本科學習生涯。
在大學中,張某仍不改初心,努力學習來彌補與身邊同學的差異。
幸運地,張某在畢業后因在校表現優異被成功地
分配到天津的一所醫院,成了一名醫生。
在那個時候,能分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是令人非常羨慕的事了。
而張某為了繼續深造,他放棄安穩的工作。在張某放棄工作的背后,也是事出有因的。張某不善于和同事溝通,初生牛犢不怕虎,
對醫院的一些做法表示極度的不滿;
在同事面前爭搶好勝,導致同事們漸漸疏遠他。因此,他也不和外人交流,自己只能一個人看書度過時間。
三年后,他考取到了北大的碩士研究生,
張某也算是為自己和家人爭了口氣。
北大是國內頂尖學府培養了許多優異杰出的人才,是很多學子所向往的學府,但是能夠進入這樣的好學校的人卻并不多。張某成功考取北大研究生,可見他自我追求境界非同一般,
為了實現自己理想沒有停止過。
在讀完研究生之后,張某選擇了繼續學習,
攻讀北大博士。
就在親朋好友都稱贊紛紛,言語中意味著張某前途似錦的未來。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
在即將博士畢業之時,張某自稱患病,還未完成博士學業,選擇了從北大退學。
四處碰壁
當時,對于張某的選擇,大家都議論紛紛,有一種說法是:“張某身體方面出現問題,無法堅持繼續完成學業,而且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另一種說法是:“張某考取了英國某醫學院,因家庭狀況無法交足學院保證金,張某有了心理問題”……
種種說法也無濟于事,張某選擇退學是真的,究竟出于什么原因,無人知曉。
即便如此,家人也只好接受事實。畢竟研究生學歷出來找工作也不是什么難事,這讓張某的家人吃了一顆定心丸。世事難料,張某的求職經歷卻并不順利。第一次,張某參加了長沙某知名醫院副院長的招聘會,前面幾項流程都很順利,表現不錯,
但是到了院長親自面試時,卻表現失常,沒有發揮好,最終以失敗告終。
求職過程遇到些坎坷是在所難免的。第二次,張某鼓起勇氣,將簡歷投向廣東某醫院。路途遙遠,張某姐姐給了他1000多元的路費,帶著姐姐這份幫助,張某揣著信心到了廣東,可最終,事與愿違,他依舊沒有被錄用。
一次次的滿懷信心,一次次的失敗打擊,張某一下子頹廢消沉起來。
他不再為自己的高學歷感到自信,也沒有勇氣再次去投遞簡歷,他自此把自己關在小小一間的出租屋里,
隔離外界,逃避現實。他的生活來源,也靠其姐姐省吃儉用的錢來供給。
本以為張某只是暫時的喪失信心,會有重振旗鼓的那一天,可是,這一關,
就是把自己關了18年
。
身為家中的一分子,全家人省吃儉用供著他讀書,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沒有為這個家分擔一點點的柴米油鹽。
失業18年后,當政府給張某辦了低保,
誰也不知道,他的自信心是否有被重重的一擊。沒有工作、逃離現實社會的張某淪落到吃低保的地步,當
初誰也沒有會想到張某有這樣人生。
當生活的難讓你四處碰壁,你是否會重拾信心,重新站起來?
理想與現實
其實,張某在此次求職經歷中,沒有去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他仗著自己學歷高對招聘者居高臨下,
沒有正視自己是以一位求職者的身份去對待,
毫不留意自身目前的處境。理想總是期望著自己能夠一蹴而就,很美好,
可往往現實的差距,會碰上一鼻子灰。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在順境中度過,害怕著逆境不知道哪天就降臨在頭頂。可
是,順境的安逸難免會讓我們忘記現實的殘酷,
就像張某在學業上一直學有所成,亦是以為自己人生一帆風順,得到的工作必能稱心如意;往往等到真正面臨挫折與苦難時,卻不知道如何正視自己,端正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都應該學會自我調節的能力,學歷高、知識多固然重要,
但是能夠運用滿腹的知識去學會正確地看待這個世界,明白人生并不是總是一帆風順,懂得內心自我修復,去適應這個世界。
愿在逆境的你,依舊積極向上,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去看待這個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