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為正義插上翅膀
在龔勇超看來,正義從不缺席,但作為司法工作者,必須縮短正義抵達的時間。
2019年,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上訴至三中院,原告張某某已經是癌癥晚期,而妄圖賴賬的被告采取了回避法院傳票、提出管轄異議、要求司法鑒定等各種手段拖延訴訟。
接到張某某的電話時,她虛弱的聲音和懇切的請求讓龔勇超的心中燃起了一把火。“一本本卷宗里裝訂的是人民群眾的信賴,人民群眾期盼的正義必須準點到達。”
這是一次與時間的賽跑。接到案件的首日,龔勇超就給雙方下達了法院傳票。為了提升辦案效率,縮短庭審時間,他還加班加點研究案情,認真與合議庭成員進行了庭前評議。
庭審這一天,龔勇超為張某某專門協調了接待人員和輪椅。當聽到訴訟得到支持的判決時,張某某當場落淚,不住地鞠躬致謝。
從收案到結案,僅僅7天。這一次,正義跑出了加速度。
情
為司法注入溫度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翻開龔勇超的筆記本,扉頁上的黑字格外醒目。多年的從業經歷讓他深知,法官不僅要打開案件本身的“法結”,還要努力打開當事人的“心結”。
在一起某旅行社健康權糾紛的案件中,年過七旬的原告楊某某在旅行社安排下上山游玩,摔倒受傷,因不服一審賠償金額提起上訴。
“她說她也不是為了錢,只是不理解一審法院為什么對她的一些損失沒有支持。那時我就想,她需要耐心的聆聽。”龔勇超說。案件審理從下午四點持續到晚上八點。庭審結束后,龔勇超又攙扶著老人走出法院,目送老人坐上出租車離開,才又回到了辦公室。
溫暖的細節收獲了老人的理解與認同,也帶來了案件的圓滿審結。幾天后,一封寫滿感謝的信件不約而至。“龔法官耐心地聽我申述意見,沒有絲毫不耐煩……”樸實的感謝背后,龔勇超知道,有一份溫暖的信賴已經生根發芽。
當事人寄來的感謝信
思
為未來加注希望
“辦好案件就是本職,沒有半分條件可以講。”談到工作,龔勇超的神情總會立刻嚴肅起來。
在很多同事看來,龔勇超就像陀螺一樣,將“拼”字刻進了日程表。拼時間、拼質量、拼效率,龔勇超的拼不僅在日常業務,還在對于法律難點的攻關中。
走進龔勇超的辦公室,民法典理解與適用叢書、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的理解與適用叢書等專業書籍在書櫥中滿滿當當。打開電腦,文件夾將一個個案件梳理得井井有條。如何將審判經驗提升為審判規范,始終是他心中的思索。
“新時代的法官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必須在深入調查研究、探求案件根源上下功夫。”這些年,龔勇超先后主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對勞動關系的影響和司法應對》《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審判機制研究》等多項研究成果,撰寫的《關于涉外賣行業案件調研情況的通報》引發廣泛關注,為服務首都營商環境不斷注入動能。
先后榮立個人三等功4次,獲評中國法院網“優秀直播法官”,審判團隊榮獲“北京市先進調解速裁團隊”……今天,一項項榮譽記錄光陰的痕跡,也印刻下龔勇超一路拼搏的背影。
“道路越走越亮,司法的事業肯定也是這樣。”龔勇超知道,未來,就在腳下。
供稿:北京三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