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大眾安徽綜合實驗中心研發測試場于合肥破土動工。全新的研發測試場位于大眾安徽研發中心園區內,是涵蓋車輛行駛及組件測試、虛擬現實與工程、軟件及應用程序開發等多項測試功能的一站式產品研發場地。據大眾方面介紹,測試場于3月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中竣工;2022年第三季度內部測試道路即可陸續開展相關測試。
資料顯示,大眾安徽與南北大眾相比,差異化主要體現在大眾安徽專注于純電動汽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更側重著力發展自動駕駛智能網聯與信息娛樂車聯網技術的研發與落地;產品設計層面,關注的人群更年輕化;承擔研發層面,擁有更大的功能自由度和靈活性;供應鏈一體化、產業鏈上下游的本地化布局方面,整合將更徹底。
“推出具有中國元素的汽車”
《中國經營報》:您認為中國市場近幾年來最明顯的變化是什么?
呂爾曼:當下,整個汽車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和變革。在轉型期當中,最新的發展趨勢就是電動化、互聯化、數字化、數字服務以及自動駕駛等在內的一系列技術。我看到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中國本土品牌在持續走高走強。五年前,在市場上較有競爭力的都是外資品牌,而現在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本土品牌正在不斷崛起,不論是數量和還是質量都有所提高。
《中國經營報》:您認為中國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智能化突出的需求是什么?
呂爾曼:我認為中國消費者更加希望他們未來的電動汽車是一款能夠帶來樂趣的車。汽車其實就是一個生活空間,在這個空間里能進行工作和學習,所以未來我們會進行類似人工智能助理的特殊設計,而這也得到了德國總部的高度支持。
現在不少汽車的設計過度完美,比如它經久耐用、符合人體工程學等一系列優點,但是這似乎反而缺乏一些“靈性”。“靈性”是指車主在汽車里能否獲得樂趣,我們希望未來的汽車能夠與車主有更多互動,讓汽車空間更具有生活感。
比如有部分中國消費者希望在汽車里唱歌,希望車內能夠實現像KTV一樣的場景,還有些中國消費者則希望汽車更加前衛年輕時尚。所以針對這些各種各樣的需求,我們的想法是大眾不僅要做量產車,滿足大眾客戶的需要,更要充分考慮并滿足客戶提出的獨特需求。
《中國經營報》:您提到要做適合中國消費者的車型,是否可以理解為大眾安徽會單獨打造針對中國市場的產品?未來是否會和中國本土的軟件供應商進行合作?
呂爾曼:具體的產品規劃現在還不便透露。但講到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等方面,我們非常愿意與本土合作伙伴合作,一起開發未來的市場。大眾汽車集團有自己的 CARIAD 公司,專門做軟件開發,未來也會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目的是為了能夠形成研發的合力。希望在 CARIAD 的加持下,我們的研發能力可以得到更大提升。
另外,未來我們還有一個核心工作,是針對新一代高密度、高容量、高性能電池的研發。目前,我們正在和國軒高科開展緊密的合作,未來希望能夠借助他們的專業知識,加速這方面工作的開展。
《中國經營報》:作為大眾在華持股最多的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在技術投入上,和南北大眾研發中心有何不一樣?
呂爾曼:大眾安徽希望盡早地參與到產品的定義和開發中。以前的傳統路徑是在德國進行產品的原型研發,把概念和車型帶到中國來實現落地。現在,我們走的是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我們希望以中國為核心,研發出一些適合中國消費者和本土需求的本地車型,同時我們希望將這樣的元素帶到歐洲,去滿足歐洲相關產品的設計需要。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要去發現全新的中國本土需求,包括互聯互通、數字化、數字服務、自動駕駛,這些都是中國本土消費者向我們提出的非常明確的要求,我們必須要把它實現。
“未來的優勢在軟件”
《中國經營報》:大眾安徽的籌建進程如何?
呂爾曼:大眾安徽研發中心一期工程主樓已于2020年底落成并投入使用。研發中心目前正在建設電池與汽車零部件車間以及試制車中心,預計將于2022年第四季度完工。目前,對我們來說,速度是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加速提升本土研發能力、綜合建設能力和綜合測試能力,同時也要提升團隊的搭建速度。所以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地招兵買馬,擴大我們的研發團隊。現在我們研發中心的人數還算不上多,但預計到今年底,大眾安徽將擁有超過700名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研發人員。
《中國經營報》:大眾安徽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呂爾曼:一家公司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自己主打特色或者拳頭產品,這樣才能夠占領市場的先機,獲得市場份額。我們最大的殺手锏是設計,所有看到過我們未來設計元素的人都說這是他們非常夢寐以求的設計元素和風格。年輕一代希望車身的外觀和設計風格有非常獨特又鮮明的個性,我們希望盡量地去滿足這一些要求。
同時,我們未來的車型可能每個月都會有一些全新軟件功能的開發,比如云識別功能。目前,很多車主都關心這一功能的落地,所以我們對于第二代電動汽車的研發會加大投入,通過最好的技術提升新一代車型的云識別功能。因此現在的測試場并不只包含一般的硬件設備的升級,更多的是具有軟件能夠定期升級的優勢。
《中國經營報》:大眾安徽未來在汽車的哪些方面會進行優化?
呂爾曼:我們將會以大眾安徽作為一個重要的基地來開展研發工作。首先我們會升級和換代車載娛樂系統;第二,自動駕駛的功能將會進一步加強;第三,汽車的加速性能也要得到改善和提升;第四,人機交互界面的設計風格、體系布局,也將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第五,汽車色彩的選擇上也會更多樣。年輕一代希望車身的外觀和設計風格有非常獨特又鮮明的個性,我們希望盡量地去滿足這一些要求。
《中國經營報》:在未來人才的培養上,大眾安徽有何想法?
呂爾曼:目前,我們和地方政府,包括安徽、合肥等各級政府的合作關系非常融洽順利,同時我們也和一些大專院校、高等研究機構保持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德國有世界著名的雙元制教育體系。在這一體系下可以將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所以我們也會計劃安排一些技術工程學生去試制中心和研發基地進行半年的實習,以這樣一種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可以迅速地提升人才的水平。
《中國經營報》:這段時間車企造手機的熱度非常高,從您的角度看,車企造手機最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車企造手機和手機廠造車哪個難度更高?
呂爾曼:手機制造其實更多的是在打造智能生態系統,每個人每時每刻都需要拿著手機。未來,人和汽車的互動也會越來越緊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兩者之間的確存在很多關聯。不管是手機制造商,還是汽車制造商,都希望促進兩個產業合作合并,并帶來協同增效的優勢,從而在未來的智能產業占有一席之地,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也在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的原因。
從代碼的角度來講,造車涉及到的代碼程度和數量級要遠遠超過傳統手機制造。另外,比如車上的 ECU工作溫度區間是在零下 40℃到零上 60℃之間,如果沒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支撐研發,是無法滿足安全標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