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養老,一直都是大伙特別關注的話題。特別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生活質量的日益提高,不少老人的觀念都發生了變化。這要是放在以前,一說起如何養老,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養兒防老”,這也很好理解,以前很多老人、特別是生活在農村的老人沒有養老金,上了年紀又不能靠勞動來自己養活自己,那么就只能指望著兒女給他們養老了。可現如今,大部分老人都有養老金可領,老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豐富多彩,越來越滋潤。養老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
這兩年網上流傳出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什么呢?抱團養老。其實抱團養老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方式,而且也不是從咱們中國開始的。“抱團養老”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丹麥。之后又推廣到瑞士及荷蘭,最后在歐美各地流行起來。意思就是說幾名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靠子女,離開傳統家庭,搬到同一個地方搭伴居住。
相信很多人之前都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條新聞,當時有五位平均年齡在50多歲的單身姐姐,而且還是一起玩了20年的好閨蜜,合伙在云南的一個風景非常漂亮的地方買了房子,在一番精心改造和裝修之后,開開心心的搬了進去,打算五個人在這里共同居住,“抱團養老”。當時很多人看到這個事兒的時候都表示出了深深的羨慕之情。很多網友都表示:這不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老年生活么?還有網友當即表示,等自己年歲大了,也要找幾個要好的閨蜜一起尋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抱團養老”,這簡直就是神仙一般的生活呀!
但也有一些網友表示質疑,說這樣的養老方式只是當下看上去很美好。長期住在一起,由于每個人的性格脾氣生活習慣不同,能不能合得來,是否會發生矛盾說不好。況且一旦姐妹幾個都過了65歲,身體有了這樣那樣的毛病,甚至再突然病倒一兩個月的時候,就會有矛盾和糾紛了。
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抱團養老”最后不歡而散的事情也是有的。有些老人當初設想得很好,覺得反正幾個人平時也是經常見面,在一起玩,脾氣非常合得來。莫不如搬到一起居住,更方便相互陪伴,一起玩耍不說,在生活上互相還能有個照應。很多老年人是很怕孤單寂寞的,如果能幾個人每天都在一起熱熱鬧鬧的生活,豈不是很美的一件事么?于是幾個老友一商量,還真的租一個或者合伙買一個大房子,搬進去一起居住一起生活了。
結果剛搬進去的一兩個月還挺好,雖然大家也都發現了彼此生活習慣的不同,但多少都能夠忍讓一些。可時間一長,幾個人就產生分歧了。有的是因為生活費方面的原因,她覺得她占便宜了,她認為她交得少了…也有的是因為小團體中有老人生病住院,在誰去照顧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
其實這也不奇怪,咱們平時總說人多的地方就有分歧,親人之間、愛人之間每天朝夕相對都難免產生矛盾和爭吵呢,何況是幾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住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