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酒喝不炒”為“高價酒”降溫

2022-03-09 15:33:56

2022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酒業高質量發展”“高價酒降溫”“資本監管”等有關話題成為白酒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

當前,白酒行業加速發展,尤其在去年醬酒市場迎來大爆發的背景下,資本“染醬”愈濃。于是,白酒企業加碼產業結構升級、搶灘高端價位愈演愈烈,“高價酒”“天價酒”在市場屢見不鮮。

“酒喝不炒”為“高價酒”降溫

“一是產品價格不正常;二是市場供需不正常;三是投資導向不正常;四是社會風氣不正常。”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在提交的建議中指出,“高價酒”“天價酒”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資本逐利和無序炒作。

丁佐宏建議,一是要應利用稅務工具為“高價酒”“天價酒”降溫,給資本設置紅綠燈。

他建議,對酒類行業以社會均利潤作為參照標準進行征稅,超額部分則加以重稅。同時,征稅要覆蓋全產業鏈,不僅是制造端,還有流通端,恢復“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產品本質。

二是要加強市場監管,加大懲罰力度。打擊通過囤貨、炒作等手段,故意哄抬酒價,進行投機倒把的牟利行為。

知趣咨詢總經理蔡學飛表示,“酒喝不炒”是行業內的共識,上述建議不無道理。不過,蔡學飛同時指出:“沒有需求就沒有供給,高價酒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國人消費升級的體現,不能全盤否定。此外,買賣是雙方自愿關系,高價酒有自己的消費人群,超出行業均利潤本身很難界定,弄不好就會搞成一刀切,挫傷酒企的積極。”

蔡學飛進一步表示,對酒廠征收稅收之余,若對賣酒的商戶也征收重稅,可能會進一步惡化行業的生存環境。

武漢金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則認為:“中國酒業基本上都是在生產環節繳納消費稅和增值稅,在流通環節卻沒有征收消費稅。但流通環節因為很多購買行為不開發票,使增值稅征收存在巨大漏洞。”

消費稅在白酒業一度備受關注。安證券指出,白酒行業稅負全行業第一,其中消費稅是導致白酒上市公司稅金高的直接原因,將白酒上市公司營業稅金及附加的結構拆分來看,消費稅占比達到82%。

加強資本監管引導行業高質發展

白酒行業高速發展背后,如何加強對資本的監管,引導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也是今年全國兩會中的熱點話題。

過去一年來,資本加速搶入“酒局”,“醬酒熱”下,包括草、家電、高新技術、醫藥、金融等領域的資本紛紛“染醬”,資本市場甚至出現了上市公司股價“蘸醬”即漲的現象。

對于資本狂歡,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圣達建議,白酒行業有序健康發展,需要資本長期投入和資本市場良介入。

昝圣達認為,對于有序進入白酒行業的資本,只要著眼于白酒行業的整合提升,真正長期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應予以大力鼓勵支持。而對于那些擾亂行業健康發展、“撈一票”就走的無良資本,一定要嚴加監管,防患于未然。在國家層面加強監管的同時,也要引導白酒產區的各級政府切實履行監督作用,防止資本野蠻收割。

此外,對于推動白酒行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舍得酒業總裁助理、生產保障中心總經理余東表示,推動行業發展重點要關注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市場秩序等。

據悉,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舍得酒業打假維權部處理打假案件75件,侵權案件24件,查獲舍得、沱牌系列假酒60多萬瓶,假冒包材約655萬套;查貨侵權產品約25萬瓶,侵權包材約47萬套。

蔡學飛指出:“白酒業亂象很多,譬如虛假宣傳、低質高價、非法銷售等等問題,規范要從國家、行業和企業多方面來努力,普及健康飲酒知識,提高居民酒類產品的辨別能力,并且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加快酒類品質升級。”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