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24小時5.2萬人被爆倉比特幣躍升為沖突貨幣

2022-03-08 16:17:29

俄烏沖突使以比特為首的加密貨再度受到大量關注。事實上,俄烏之間的戰爭已經在加密貨領域產生了重大影響,以至于《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將此稱為世界上第一次“加密貨戰爭”。

二月末俄烏戰爭剛開始時,由于市場預期制裁、盧布暴跌,外界猜測俄羅斯資金將流向例如比特等的加密貨,比特的價格飆升了20%,一度突破4.5萬美元/枚,然而,截至發稿,比特價格又跌至38098.4美元/枚,暴跌超15%。

其他加密貨也紛紛下挫。根據CoinGecko的數據,24小時內,以太坊跌至2542.2美元,跌幅達3.53%;狗狗下跌2.93%;Solana跌5.64%;柴犬跌3.7%;Terra跌3.89%.

根據加密貨監測網站Coinglasss數據,最24小時,共有5.2萬人被爆倉,爆倉總金額為1.5億美元(約9.6億人民),其中約有600萬美元的比特爆倉發生。

比特躍升為沖突貨

俄烏戰爭開打水漲船高

自俄烏戰爭以來,比特先是大幅躍升。

根據CryptoCompare的數據,自2月24日戰爭開始后,以俄羅斯盧布計價的比特日交易量比前一天增加259%,達到13億盧布(約1310萬美元)。與此同時,在烏克蘭,加密貨交易所Kuna的日交易量增加了兩倍多,達到1.5億格里夫納(約500萬美元)。

當時,數字資產投資公司Radkl的總經理Bea O’Carroll表示,戰爭和西方的制裁已經使得比特被用來轉移價值成為了一種趨勢。她認為,加密貨是不受政府控制的貨,不受緊急法案的影響。

除此之外,比特也被傳成了一部分“寡頭的避風港”。

當時,瑞訊銀行高級分析師Ipek Ozkardeskaya曾表示,比特可能是俄羅斯寡頭避免制裁的潛在“避風港”,因為在比特網絡和加密貨交易上不會有審查。

此類“加密貨能規避”制裁的聲音在市場上越傳越盛,加之西方對俄的制裁不斷加碼,疊加烏克蘭決定增加接受其他加密貨的捐款的消息甚囂塵上,因此,自俄烏沖突開始到之后的一個多星期內,比特上漲20%,漲幅穩穩跑贏標普500指數和“避險之王”黃金。

交易規模不足 監管重點關注

“比特能規避制裁”或是偽命題

然而,在加密貨一通暴漲之后,市場發覺,數據并不支撐“比特能規避制裁”這一觀點,這一理論可能是個“偽命題”。

根據期相關的區塊鏈數據顯示,受制裁影響的俄羅斯公民似乎并沒有涌入加密貨。區塊鏈追蹤網站Chainalysis數據顯示,3月3日,以盧布計價的加密貨交易總額僅為3410萬美元,這顯著低于2月24日7070萬美元的期高點,以及2021年5月20日1.58億美元的記錄水。另外,花旗銀行也估計,在過去的一周,俄羅斯的實際比特交易量均每天大約只有210枚,而每日總交易量大約在200億至400億美元之間。

數據上看,即使俄羅斯公民可能仍在用P2P交易比特,區塊鏈上也沒有顯示出相應的巨大交易量數據。因此,這表明,在俄烏沖突升級期間,比特上漲至45000萬美元以上,與俄羅斯的實際購買量幾乎沒有關系。

對此,花旗集團分析師Alexander Saunders在談到制裁推動俄羅斯人購買加密貨問題時表示,“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加密貨交易量還是相對較小的。”他認為期加密貨上漲主要是來自投資者對俄羅斯需求的預期上升,而不是俄羅斯的自身需求。

LMAX Group的首席執行官David Mercer也表示:“加密市場根本不夠大,不足以引起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在幫助俄羅斯人逃避制裁方面的如此多關注,我不知道為什么比特或加密貨被挑出來說。”

金融博客零對沖(Zero Hedge)也指出,俄羅斯實際比特交易量讓人大跌眼鏡。到目前為止,俄羅斯交易量在絕對值上相對較小,均每天大約只有210枚比特。如果按照市價來計算,210枚比特的價值只有860萬美元,而現在比特現貨的日均交易量大約為40億美元。

此外,加密貨的規模或許也使其不足夠成為規避制裁的工具。簡單來說,對于俄羅斯來說,加密貨的規模太小了。數據顯示,當下全球范圍內,只有大約3%的人口接觸過某種加密貨(即擁有一些加密貨)。加密貨用戶大多數只有一小部分的凈資產采用加密貨形式,均比例不足10%。

而俄烏局勢下,加密貨也受到了西方國家監管機構更多的關注。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敦促監管機構要防止俄羅斯借助加密貨逃避制裁;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在某種程度上加密貨是逃避執法的一種手段,這不是我們應該容忍的;美國司法部副部長Lisa Monaco表示,他們將凍結“普京親信”的資產,并重點關注加密貨;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警告稱,“加密貨是一個逃避制裁的渠道”,值得關注。

加密貨避險屬或不可持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比特誕生于全球金融危機之后,是傳統貨體系之外的一種替代貨,因此一直被認為是一種脫離政府控制的交換手段和價值儲存手段。

但此次俄烏沖突,使得市場再次對其避險屬產生質疑。

根據彭博數據,俄烏沖突爆發之后,比特與納斯達克100指數仍呈現正相關。此外,比特與標普500指數的60天相關也上升至0.6,盡管此數字已經有所回落,但相對于歷史水而言,仍處于高位。

這些數字都在表明,比特并不是一種不相關資產,相反,表現可能與股票等風險資產掛鉤。

對此,Coinbase機構研究負責人David Duong表示:“鑒于全球金融體系受到的沖擊更為廣泛,加密貨和其他風險資產之間目前的表現差異很難維持下去。Duong將最加密貨的上漲部分歸功于技術因素。

Interactive Brokers LLC首席策略師Steve Sosnick也表示,在一段時間內,比特似乎打破了最與科技股走勢相同的趨勢,但這種趨勢正在消退。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