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素質-靴子尚未落地,素質教育賽道將被納入監管重點

2022-03-06 13:56:35

教育行業剛度過了一個冷冷清清的寒假。

「雙減」之下,往年的寒假「培訓熱」不復存在。這份冷清本在意料之中,而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新學期伊始,教育部明確表示:「下一步,將把非學科類培訓監管作為新的工作重點。」

按照「雙減」政策,K12 學科類培訓機構已經熄火,而游離于學科類培訓之外的非學科類培訓——素質教育賽道,一度被看作教育行業轉型的重要發力點,獲得資本青睞。

如今,素質教育也面臨監管趨嚴。根據官網信息,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監管體制,明確標準要求,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監管,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堅決遏制非學科類培訓惡意漲價、超時收費等違背公益屬的行為」。

靴子尚未落地,現在判定素質教育賽道的命運走向還為時過早。但可以預見的是,素質教育行業合規發展未來將被納入監管重點。

牌桌之上,新老玩家只有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贏得翻身的籌碼。

01細分賽道多,素質教育難「一家獨大」

與學科培訓相比,素質教育的細分品類更加繁多。盡管各個細分賽道不乏一些領頭企業,但專注素質教育的超級獨角獸企業還是空白。

根據多鯨教育研究院今年初發布的《2022 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2021 年,在整個教育行業,素質教育企業融資占比 41%,成為 2020 年疫情影響后,教育行業融資的重要動力。2021 年上半年,素質教育投融資相對集中,主要在 STEAM 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三個賽道,占總融資 70%,其他細分領域相對分散。

在國內的素質教育市場上,藝術教育和體育教育發展較為長久,也更加成熟,是投融資的熱門賽道。

據 36 氪報道,2020 年 12 月,藝術教育品牌「美術寶教育」完成了 D 輪 2.1 億美元的融資,創造了當時素質教育賽道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2021 年 2 月,再次完成超 4000 萬美元 D+輪融資。至此,美術寶教育D輪系列總融資金額超 2.5 億美元。

《2022 中國素質教育行業報告》顯示,體育教育融資一直維持相對穩。值得關注的是,2021 年上半年,體育教育單筆融資金額呈現增長態勢。在品類上,籃球、羽毛球等大眾運動的用戶基數大,企業更易形成規模擴張。冰雪運動、擊劍、馬術等新興品類也有玩家入局,「小而美」存在市場潛在機會。

STEAM 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但成長速度快,受到資本關注。據媒體報道,在線少兒編程臺「編程貓」在 2020 年 11 月宣布完成 13 億元人民的 D 輪融資。2021 年初,火花思維正式對外宣布完成 E 輪全部 3 筆融資,且在過去五個月內獲得融資總額超過 4 億美元,投后估值達到 15 億美元。

「雙減」正式落地前,2021 年上半年,教培行業已經處在監管風暴的中心,資本加緊轉換賽道,布局素質教育。據 21 世紀經濟報道統計,彼時素質教育創業項目的融資金額超過 5 億美元。

「雙減」落地之后,資本市場態度整體轉向保守,但素質教育賽道融資的消息,依然時有傳出。

2021 年 11 月,一家 AI 驅動的科技音樂教育公司「小葉子」宣布完成超過 2 億元人民 C+輪融資。同年 12 月,舞蹈培訓連鎖品牌「音之舞」獲得 A 輪投資,融資金額數千萬人民

全年情況來看,據多鯨不完全統計,2021 年素質教育領域在一級市場發生投融資交易至少 54 起,已披露金額超過 30 億元,融資輪次主要集中在 A 輪及以前,金額以數千萬元及以內為主。

面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資本更多是在試探和觀望。

02押注素質教育,最后的救命稻草?

素質教育監管收緊,受影響的不止創業公司。

「雙減」政策落地后,新東方、好未來、猿輔導、作業幫等 K12 綜合教育企業均向素質教育轉型,謀求破局之道。

今年 1 月,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個人「年終總結」中提到新東方的轉型方向,決定全面停止 K9 的線下和在線培訓,去做更多為學生全面成長提供服務的項目,包括素質、素養、研學、營地教育等。

2021 年 9 月面向公眾推出素質教育品牌東方創科,是新東方轉型素質教育的布局之一。總經理張蓓在公開場合介紹,東方創科整合了行業內的優質資源,聚合了寓樂灣、青橙創客、空天創客、火星人科技為主的專家團隊進行內容型產品研發,還提出了兼備「STEM+DALM」的科學培養方向。

這與新東方一直以來在素質教育領域的投資版圖相匹配。據多鯨資本報道,自 2014 年 10 月第一次出手以來,新東方共發起素質教育賽道投資 43 起。從賽道分布來看,新東方更傾向于布局 STEAM 教育和早幼教賽道,投資事件數占比分別高達 34.0% 和 27.2%。

在轉型素質教育這條路上,包括新東方在內的多家企業都盯上了 STEAM 教育賽道。

高途創始人兼 CEO 陳向東將 2021 年稱為「第三次創業」。根據 2021 年第二季度財報,高途調整了集團的組織架構,將重點放在職業教育和 STEAM 教育上,進一步探索數字產品和職業教育的可能

「猿輔導的動物園里多了一顆蔬菜。」南瓜科學產品負責人馬斌在發布會上開了一個玩笑。

2021 年 7 月 28 日,猿輔導旗下 STEAM 科學教育產品「南瓜科學」正式發布,被外界看作「猿輔導轉型素質教育的第一站」。

也有人選擇打破單一細分領域的界限,推出綜合素養類產品。

去年 8 月,作業幫推出素質教育品牌「小鹿素養」,涵蓋小鹿編程、小鹿口才等五款素養課產品。不久后,好未來旗下學而思培優推出素質教育品牌「學而思素養中心」,涵蓋科學、編程、益智、故事、口才、傳統文化、美育、圍棋等模塊。

學科類培訓倒下,給素質教育賽道崛起創造了機會。傳統教培企業密集發力素質教育,集體上演孤注一擲的自救。

但是,這條轉型路徑是否可行還有待驗證。

素質教育的用戶受眾與學科類培訓大致吻合,通過轉化可以節省傳統教培機構的獲客成本。加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較于初出茅廬的創業公司,老牌機構更具資金優勢和運營經驗。

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素質教育賽道此前一直不溫不火,與「非剛需」的特點有關。盡管政策在逐步將體育、美術納入考試范圍,但與「雙減」前學科類培訓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相比,素質教育有著一個甚至兩個數量級的差距。

從好的方面來說,這意味著素教行業的蛋糕還有繼續做大的空間,而「雙減」后釋放的教育消費需求,勢必將有一部分轉化到素質教育。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出臺「雙減」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學生、家長減負,而把學科教育的負擔轉向素質教育,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

新政策的出臺,像是給從業者們提了個醒:不要把為學生減負的「雙減」,當成是非學科教育「賺快錢」的機遇。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