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的形式有很多種,大致分為:內飾改裝、音響改裝、燈光改裝、外觀改裝和動力改裝。
改裝風格包括:JDM、大阪JDM、美規、VIP、Hella Flush、326、爆龜(暴規)、暴走族、姿態、走街、競技、痛車、浮世繪、性能、恐高癥、漂移等改裝風格。
無論“窮改”“富改”,哪怕只是貼上一些車貼,你就已經進入了改裝車這個領域。這一文章系列,我們就從“車貼”作為指引,側面了解各大改裝品牌,來引領大家進入汽車改裝的浩大世界。
貼紙也是改裝的一部分,但是貼紙也要分車型,不要瞎貼惹笑話。這次講講“BBS”
BBS,來自日本/德國【日本BBS(鍛造)和德國BBS(鑄造)兩者是兩個獨立廠家,但是共用一個商標,在改裝圈里提到的BBS,通常是指日本BBS】,是世界著名的汽車輪轂制造商,創建于1970年(德國)/1971年(日本)同時贊助F1(世界一級方程式)、WRC(世界拉力錦標賽)、FIA GT(世界超級跑車錦標賽)、Nurburgring(紐博格林賽道)Le Mans(勒芒賽道),DTM(德國房車大師賽)、NASCAR(美國納斯卡大獎賽)等著名國際汽車賽事。其產品也深受汽車改裝愛好者喜愛,同時日本BBS也是一款輪轂理財產品,保值率非常高。
BBS創立于1970年,由Baumgartner(鮑姆加特)和Brant(布蘭特)在德國的黑森林地區小鎮Schiltach(希爾塔赫)成立,公司最開始是以汽車零部件生產注冊的公司,并以兩位始創人與地名的開頭字母作為公司的名稱,BBS就由此而來。1972年后,BBS的精力主要投身到高性能汽車部件的研發中去,最開始BBS只是研制競技用的高強度塑膠空力套件。日積月累,BBS發現了汽車輪轂的好壞可直接影響到一臺車的性能表現,就開始逐漸吧目光放到輪轂制造中去,并獲得了日本BBS的鍛造技術支持,研究并設計出跑車專用的三片式輪轂。
德國BBS總部位于德國南部的施爾塔赫市,日本BBS總部位于日本富山縣高岡市,兩家BBS廠商在德國、日本、意大利、美國、法國、中國、韓國都擁有生產基地;銷售公司和代表機構;多家產品研發中心。
德國BBS產品及業務包括:鑄造輪轂、空力套件等。同時也是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奔馳、路虎、沃爾沃、標志、捷豹、雷諾、福特、瑪薩拉蒂等世界著名汽車品牌的原配供應商。
德國BBS輪轂主要有以下幾個系列:
CH-R系列、CX-R系列、RX-R系列、CS系列、CF系列、SV系列、CK系列等。
日本BBS產品及業務包括:鍛造輪轂,汽車鍛造零部件等。同時也是賓利、法拉利、阿斯頓馬丁、雷克薩斯、本田、豐田、斯巴魯、三菱、瑪薩拉蒂、日產、寶馬M系列、捷豹、雷諾、馬自達等世界著名汽車品牌的原配供應商。
1987年日本BBS應法拉利一級方程式車隊的要求,為F1賽車制造世界上最輕的鍛造輪轂,日本BBS嘗試挑戰使用鎂合金進行鍛制。當時世界上并沒有工廠能夠制造出鍛造鎂合金輪轂,因為鎂合金比鋁合金更脆、延展性更差,以當時的技術工藝水平無法鍛造出輪轂。日本BBS借鑒了以往鍛造技術所獲得的大量數據以及工程方法,夜以繼日地研究,終于在1992年成功研發出世界上第一顆鎂合金鍛造輪轂,并且因為其優越的性能令優秀車手如車王舒馬赫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日本BBS輪轂主要有以下幾個系列:
CLASSIC(RA、RX、RX II、RZ等)DESIGN(RD、RW、RW II、VZ等)TECHNO(CH、RC、RK、RK II等)TUNER(RI-D、LM、RE、RG-F、RG-R、RS-GT等)
BBS擁有世界級產品研發技術和生產工藝,在賽車運動領域更是獨樹一幟,其專業賽車輪轂被全球所有頂級賽事的優勝車隊所選用,在一級方程式有FERRARI(法拉利)、HONDA(本田)、TOYOTA(豐田)、 SPYKER(世爵)和SUPERAGURI(超級亞久里)五支F1車隊使用BBS輪轂參加比賽,占據F1半壁江山。
BBS個性化后市場產品可以為所有高檔汽車品牌提供最佳升級輪轂,是全世界改裝車迷所推崇的第一品牌。在2008年被世界權威雜志評選為“全球輪轂最佳品牌”。
很多人在區分BBS制品時會有這樣的疑問,德國BBS和日本BBS同時存在,為什么他們能同時制造出BBS的產品?其實BBS品牌是有兩個獨立的公司的,在今天的文章里就為大家簡要介紹。
首先,德國BBS是1970年在德國創立的,主要業務是輪轂代工,后來自主研發制造汽車輪轂,日本BBS是1971年在日本成立的,主要業務是合金線軸(汽車零部件)的生產,后來才開始輪轂的制造生產(為德國BBS代工和鍛造技術支持),2007年德國BBS宣告破產重組,日本BBS獲得了BBS商標獨家使用權。德國BBS重組后,基于各種原因,兩家共同使用BBS商標(不分上下級)。
兩家BBS為何如此的和諧?因為起初,德國BBS因為從事輪轂制造多年,已經有一定的品牌效應,日本BBS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快速上位的機會。而后來日本BBS用鍛造輪轂在美國SEMA-AIA車展一炮而紅(擊敗所有2萬件展品,獲得“最具創新性進口汽車配件”的獎項,在全球范圍內一舉成名。),德國BBS也跟著沾光不少,兩者就屬于相互扶持的同盟關系,后來兩家公司還共同成立了BBS質量認證機構,無論是日本BBS還是德國BBS,都要通過這一機構的檢測,以保證BBS這個品牌的質量。并以商標顏色區分產地,日本采用金色LOGO,德國采用銀色LOGO。除此之外,還有白色、紅色、黑色這幾種共用顏色LOGO。
說直白一點,因為兩家都是超大的輪轂制造商,又都是質量信得過品牌,然后兩家的產品又沒有競爭,日本BBS是專業制造鍛造輪轂,主要應用于性能車及賽車上,德國BBS是專業制造鑄造輪轂,主要應用于民用車,而在代工領域,日本BBS更多是為日系車廠服務,而德國BBS更多的是為歐系車廠服務。兩者可以說絕對的互不干擾,又能共享品牌力量,何樂而不為呢?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德國BBS面臨破產危機,日本BBS還進行過資金援助。BBS可以說是,起源于德國,強盛于日本。
自1983年日本BBS轉型成為輪轂制造商后,日本BBS開始制作與德國BBS相區分的產品,無論是產品定位,還是業務往來都有著自己獨立的關系網絡,因此雙方便慢慢變為對等的并列關系。如今的BBS可以理解成為是兩個品牌共用一個商標。在日本BBS的工廠內,還投資安裝有100億日元約合1.1億美元的鍛壓機以及周邊設備,為了控制質量,保障出產的鍛造輪轂自身重量,工廠內嚴格控制產量,每月僅僅可以制造出1.5萬至2萬件產品,如果用相同的投資來制造重量很重的鋁合金產品每月足以制造150萬件,充分證明了日本BBS對鍛造工藝的專注。日本BBS每一款輪轂的設計都要經過仿真模擬受力分析,成品被制造出來也都要經受多個測試,如要求進行比一輛汽車的報廢里數還要多的50萬公里的滾動疲勞等測試才能夠進入量產的階段。所有測試比一般的JWL標準設定高出幾倍。正是這樣的執著,才使得日本BBS品牌升華,晉升為頂級車廠以及頂級賽車領域的合作伙伴。
產品方面,德國BBS負責制作鑄造的鋁合金輪轂以及OEM(原廠配套)產品業務,日本BBS則負責制作鍛造的鋁合金輪轂,經營銷售互不干涉,各有其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產鍛造的BBS制品一直服務于世界頂級汽車賽事F1中的各大車隊。
在區分BBS產地辦法中,除分辨鍛造與鑄造外,還可以根據觀察中心蓋上字體的顏色辨別。金色字體則表示為日本制造的BBS,銀色字體為德國生產。目前在國內銷售的正品BBS普遍為日本生產的鍛造產品。
隨著BBS在技術領域的不斷開發創新,在70年代后期,BBS便可以開始生產輕量化的鋁合金輪轂,同時在那個時期也標志著汽車輪轂材質由鐵,鋼轉變為鋁合金時代的開啟。到了1983年,BBS在美國和日本分別設立了分部。就在同年,日本BBS開始推出RS系列(俗稱爆龜輪轂),而RS系列由三片式向兩片式進化,其外觀的設計上在這36年里一直沒有過大的變化,BBS的形象就隨著RS系列根深蒂固,直至今日RS系列仍受到廣大車友的熱愛與追捧。
無論是德國產還是日本產,BBS總是有自己的一絲精髓存在,在賽車和其他領域,日本BBS征戰F1賽道三十載,以及德國BBS為無數知名汽車品牌原廠配套來看,足以確立其輪轂大哥的地位。
BBS品牌發展史(不分日本和德國,只說BSS這個品牌):
1970年,BBS品牌在德國的創立。
1972年,BBS研發出第一款三片式賽車輪轂。并于法拉利簽訂了供F1賽車用鍛造輪轂合同。
1976年,BBS在法國開了第一家分公司。
1979年,前任BMWMotorsport(寶馬M部門)首席設計師加入BBS負責產品工程,BBS研發出差壓鑄造技術(反重力鑄造)。
1980年,BBS輪轂年產量超過22萬個。
1983年,BBS在美國成立了分公司,同年在日本東京,WashiBeam(日本BBS前身)爭取到BBS鍛造輪轂代工資格,和德國BBS公司合作共同出資成立“日本BBS株式會社”而日后在鍛造輪轂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幾乎都是來自日本BBS。
1985年,日本BBS開始給日產的Skyline車型提供原廠輪轂。
1987年,BBS在德國法克蘭福證交所掛牌上市,公司更名為“BBSKraftfahrzeug Technik AG”此時BBS被視為工業發展的先驅代表。
1990年,BBS成立二十周年,年營業額超過20億德國馬克,并于奧迪、寶馬、大眾公司簽約合作。
1992年,BBS全球首個鎂鋁合金鍛造輪轂問世。并于F1法拉利車隊續約。
1994年,BBS為勒芒24小時耐力賽供應輪轂,德國房車大師賽、超級GT賽、日本超級方程式等重大賽事車隊提供鎂鋁合金鍛造輪轂。同年日本BBS引入模具將LM、RG-R引入民用改裝市場量產,受到車迷長期追捧、供不應求。
1995年,BBS發表新款RS II輕量化鋁合金輪轂,在造型和質量上,都為鋁合金輪轂設立了新標桿。
1998年,BBS在F1車壇占據半壁江山,同時為6只車隊提供賽車輪轂。
2003年,保時捷、賓利、阿斯頓馬丁成為BBS客戶。
2007年,全球經濟走勢導致鋁成本嚴重漲價
德國BBS遭遇銷售業務上的大額虧損,迫于3800萬歐元的壓力,德國BBS向德國申請破產重組,隨后被比利時PunchInternational并購,日本BBS獲得獨家商標使用權,并獲得了所有BBS業務。
2009年,德國BBS又被出售,被punch主要股東Creacorpnv收購,punch僅保留BBS品牌使用權。
2010年,德國BBS再次申請批產保護,被奧地利工業巨頭TyrolEquity AG和另一位行業專家UdoWendland(烏德溫德)并購。同年,日本BBS研發并開始量產“超硬鋁鍛造輪圈”通過獨有的熱處理工序,實現了飛機用的JIS A-7000系列硬鋁,作為輪圈原材料,首款發表產品就是備受追捧的Dura,RI-D。
2016年,德國BBS再次申請破產保護,德國BBS大部分股份被出售給韓國上市工業集團NICE Holdings Co., Ltd至此NICE成為德國BBS最大股份持有者,日本BBS在此次破產危機中還給予了經濟援助。
綜合以上,此LOGO全車系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