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海洋生態發展休閑旅游——威海市舉辦首屆海洋放魚節專家座談會

2020-05-30 16:14:20

5月27日,威海市海洋發展局組織召開"精致城市幸福威海"2020中國·威海首屆海洋放魚節公益活動專家座談會,以海洋再發現為主題,探討海洋資源與漁業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聽取專家建議,助推威海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邁進。

座談會上,威海市海洋發展局漁業發展科科長袁修寶就本次放魚節背景與重要性做出簡要介紹;國家現代海洋牧場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農業農村部海洋牧場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山東大學(威海)海洋學院常務副院長、梁振林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王光玉副教授,中國休閑垂釣協會游釣艇分會會長、威海游艇行業協會會長、威海西港水產有限公司董事長苗杰海先后發言,從威海市海洋資源開發與養護、海洋休閑旅游等方面,結合威海首屆放魚節公益活動提出有意義的專業建議。座談會由威海眾擎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于穎主持。

袁修寶稱,自2005年威海市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以來,放流規模、放流種類與放流數量逐年增大,放流效果顯著。目前放流物種已達到16種,2019年放流數量在20億單位以上,2020年要達到25億單位以上。另外,增殖放流活動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梁振林表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海洋捕撈業迅速發展,海洋沿岸、近海及遠海的開發力度不斷增大,漁業資源逐漸衰退。為養護漁業資源,我國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實行夏季休漁制度,以緩解過度捕撈對漁業資源帶來的巨大壓力。進入21世紀以來,各地政府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號召社會各界與群眾參與放魚活動。威海市開展首屆海洋放魚節活動將保護海洋環境與漁業資源的參與人群由專業人士進一步向社會公眾層面拓展,十分有利于喚起和加強社會公眾對保護海洋環境與養護漁業資源的意識,提升社會各界的參與度,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對威海市海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光玉表示,往年增殖放流活動確實為漁業資源的養護做出了重要貢獻,社會公眾層面對放魚節的認識仍不夠全面。往年舉行的增殖放流活動,包括今年威海首屆海洋放魚節活動將極有利于提升社會公眾的海洋保護意識和加深對放魚活動的了解。他還表示,消費者也要把養護漁業資源的觀念和意識融入日常生活中;漁業捕撈要更加珍惜保護近海資源,珍惜和養護水生生物。

苗杰海在保護海洋生態環境以及發展休閑旅游產業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放魚節活動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意義重大,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大力發展休閑垂釣業,養護近海漁業,對我們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西港作為小石島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發展休閑垂釣業不僅有利于養護沿海漁業資源,而且有利于促進垂釣設施及裝備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放魚節活動更加可以讓社會公眾在沿海區域有魚可釣,提升市民的參與度,對保護海洋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與會來賓各自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出發,提出了對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與養護漁業資源的有效看法與建議,本次專家座談會議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本次放魚節公益活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領公眾共同建設美麗富饒的海洋糧倉,助推威海建設精致城市,實現由海洋大市向海洋強市的轉型升級。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