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周楓回母校演講,丁磊看好他竟不是因為學歷?

2020-06-23 15:16:04

6月22日,網易有道CEO周楓在2020年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他希望,后浪學子在面對變化和挑戰時,找到那些重要的不變量,擁有更幸福和有收獲的生活。 周楓為人低調,“超級學霸”是描述他最多的關鍵詞。不過,光鮮亮麗的名校背景卻不是網易CEO丁磊16年前力邀他加入網易的原因。

丁磊(右)和周楓(左)在網易有道上市現場合影

1996年,周楓以無錫市高考狀元、江蘇省高考第三名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就讀。碩士畢業后,周楓又帶著GRE滿分(2400分)的成績和優異的學術成果,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計算機博士。博士期間,周楓在多個頂級國際學術會議和期刊上發表了10余篇重要論文。正是這些論文,讓周楓和網易結下了深厚的緣分。

2004年,丁磊苦于破解163郵箱反垃圾郵件的技術問題。為了找到方法,丁磊幾乎翻閱了所有國際頂級期刊的相關內容。最后,丁磊找到了周楓的文章《P2P系統中近似對象定位和垃圾郵件過濾》,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丁磊很是興奮,當天凌晨2點就給周楓發了郵件。聯系上之后,問題迎刃而解,丁磊也正式邀請周楓加入網易。

有人說,丁磊偏愛名校生,網易招人也頗有“名校情結”。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準確。相比于所謂“學霸”,丁磊更欣賞有興趣、會學習的人。

2019年,丁磊曾回母校奉化中學演講。半小時的分享里,他不聊工作,只談學習,分享了自己11年“慘痛”的學習經歷。他說,自己是個不務正業的學生。但是,對興趣的投入,讓他受益終生。丁磊以自己舉例,當初比他成績好的人很多,但如今并不是每一個人在事業上都很如意。他認為,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原因是他從小培養了自己的興趣。

丁磊大學時的輔導員張陳興老師也曾向媒體透露,大學時代的丁磊,非常喜愛計算機專業,經常去圖書館四樓翻閱外文科技書籍。當年的室友也曾描述丁磊:“平時的愛好就是計算機,他喜歡編程,除了這個一般就是上自習了。”

周楓同樣是計算機的狂熱愛好者。早在1988年,小學四年級的周楓就開始在Apple II、Laser 310等機型上開始學習計算機知識。一年后,周楓寫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程序——一款賽車游戲。在無錫市小學生計算機比賽中,周楓拿到了一等獎。

在填寫高考志愿時,周楓曾非常明確的表示,自己從小就對計算機感興趣,不是為了趕潮流才報的專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的人往往能走得更遠。這或許是丁磊看好周楓真正的原因。

附周楓演講全文:

各位計算機系的領導和老師、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從清華計算機系畢業18年后,今天非常榮幸能回到清華以學長的身份跟學弟學妹們做個分享。

我在清華度過了青年時期最美好的6年時光,從本科到研究生,攻讀碩士學位的時候師從鄭緯民老師,鄭老師對學生寬容又支持,給了我很多自由發展空間。最重要的是,在清華的校園我認識了我的太太莊莉,找到了一生的伴侶。所有這一切都是清華與計算機系帶給我的,這六年的經歷成為了我人生中的寶藏。

我們正處在全球疫情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場疫情給社會方方面面帶來的改變與不確定性非常大,怎么看待這些變化?這讓我想起,計算機科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叫不變量(Invariant),很多問題解決的竅門在于找到不變量,那我衷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面對的變化和挑戰中,那些重要的不變量,擁有更幸福和有收獲的生活。

你們就要開始人生的新的篇章,那借此機會和大家分享三個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體會,與大家共勉。

1、交叉與跨界前途光明,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非常重要。

這里的交叉與跨界,可以是學術上的,也可以是工業界的,也可以是思維方式上的。我一直認為交叉與跨界(Crossover)帶來更多機會,雖然開始時可能更難,但長時間來看更有收獲。

我在清華研究生期間,研究領域是計算機系統。而在UC Berkeley博士的第二年,就主動選擇了將系統與編程語言,就是PL的研究方向結合起來,來解決操作系統中的包括穩定性在內的各類問題,開始的時候,PL方面的非常理論化的研究方法把我搞得很頭大,但是一年后特別的事情發生了,科研中一下子取得了好幾個原創性的成果。后來我總結,不是我一下子靈感爆發,而是跨界使得我找到了研究的處女地,因此收獲滿滿。

如果現在有兩個這樣的機會擺在你面前,A是你熟悉的領域,未來幾年可以做得順暢輕松,但與你競爭的人可能很多,B是需要兩個及以上領域交叉結合,中間有一些技能你暫時并未掌握,但結合可能產生巨大的價值。你會如何選擇?我對這道題的答案毫無疑問會是B,學科之間交叉前途遠大,只有當基因融合才能產生突變和創新,創造的社會價值潛力無窮。

Peter Thiel一位硅谷的風險投資家,他說企業失敗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它們都無法逃脫競爭。所以去跨界,走出自己的專業,站在更高的維度去看問題,就往往可以避免同質化的競爭。當然,跨界同時意味著風險,需要跳出舒適圈,本質上是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的競爭,而戰勝自己往往難度更大。

這里面離不開的必然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的能力,現代社會終身學習已經從趨勢變成了事實。我想強調的一點是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是單純獲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個體在社會中經驗習得的總結。“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善于從現實生活中的各個維度、各種人那里吸收和建立認知。

2、面對復雜多變的狀況,訓練自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有道誕生之初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但創業6年后,經過各種嘗試之后,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放棄成為主流搜索服務的努力。這成為當時有道和我個人的一個“坎”,幾個月內裁員數百人,公司本來不高的收入也腰斬,看著很多曾經一起并肩作戰的同事離開,如果當時我就此放棄,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有道。這個時候,仔細盤點之后,我們認為公司還存在轉型的機會,2012年移動互聯網浪潮襲來,之前無心插柳做出的有道詞典這個產品,雖然在當時幾乎沒有收入,但用戶量增長迅速,這可以成為新業務的基礎;同時我們還有來自網易的一定的資金支持,并不需要立即結束運營。所以我們決定基于有道詞典的業務,轉型移動互聯網,專心打磨互聯網產品,后來基于詞典的大體量用戶使得我們有機會做了在線教育,也就是在放棄搜索之后的第七個年頭,我們在去年底以中國領先的智能學習公司身份登陸了紐交所。

回顧這個驚險的過程,我的體會是:面對失敗,意志品質上的堅持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要冷靜客觀地認清自己手中的牌,才能有柳暗花明找到新出路的機會。這點說起來容易,能做到在復雜的情況下,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實則很難。要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這樣的能力。

3、技術是中性的,但帶給用戶和社會長期正面價值的技術和事業才能長久。

今天在坐的同學們都是計算機系的學生,“效率”和“性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所從事的研究或者工作直接帶動的社會價值是什么。

技術原本只是一把錘子,使命感才是這把錘子最終可以帶來什么價值的最終解,這個問題在當今技術和互聯網滲透到各行各業的情況下,變得越來越重要。每位技術工程師雖然可能每天都周旋于程序、語言、算法,心里始終都要明晰一件事:我所從事的事情是否真正推動了正向的社會進步。

有道初期創業時,創始團隊大都來自清華,大家都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信奉工程師文化,簡單而天真地認為技術可以讓世界更好,搜索項目失敗讓理想主義敗給了用腳投票的市場。然而我很慶幸,團隊相信技術必須讓世界更美好這點信念始終沒有變。這成為后來我們做了很多很好用的工具的動力源泉,幫助上億的用戶能夠更好地學習。

當下這個大加速的社會,一夜之間總能改變很多,有人成名有人暴富。德行和品格也許不能讓你快速取勝,但可以讓你成為時間的朋友。

最后,請大家從明天開始就忘記清華的光環,如果你讀過《無限游戲和有限游戲》這本書,你就知道,“當一個人被他人以頭銜相稱,人們的注意力便放在了已經結束的過去,關注的是一個已經終結的游戲。”今天從清華畢業,你們只是贏了一段很小的有限游戲,人生的無限游戲才剛剛開始,這個游戲里沒有標準答案。所以忘掉這個標簽,只帶上清華的精神,腳踏實地,再次出發。

祝所有計算機系的同學們前程似錦,畢業快樂!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