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閩西一個小山村火了,它就是福建龍巖古樓村,在這樣一個小山村考出12位博士28位碩士,受到了廣大的關注。
這個村子的"學霸"用實際行動證實了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網友紛紛點贊!
據了解,該村有一個習慣,就是考上大學的孩子名字都會刻進祠堂,整個村子里的學習氛圍十分的濃厚,有位村民的兩個兒子都是高材生,他說孩子上學的時候今天的作業必須今天做完,生病了也要堅持上課,學校的老師也表示,孩子都有很強的學習意識,下課了也會自主學習。
難道這個村子自帶"學霸"屬性,能盛產如此多的學霸!其實不然,只是因為以前村里窮,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有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讀書才有出路!
為何都說"寒門出學子"?那是因為他們發自內心的懂得,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貧困山村,相比城市中衣食無憂的孩子,他們會更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古代便有很多寒門出學子的成功例子。
匡衡:鑿壁偷光
鑿壁偷光的故事很多孩子都聽過,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家里很窮,沒錢上學讀書,于是他白天干活,晚上自主學習,家里沒有燈油,他就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因為他的勤奮刻苦,所以后來做了一國宰相,他鑿壁偷光的故事也被世代傳頌。
車胤:螢囊映雪
晉代車胤家里貧窮沒錢買燈油,便在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最后他功名仕途一生,為國為民,被封為關內侯與臨湘侯。其囊螢夜讀之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學子,成為典范。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唯有更努力,擺脫貧窮,才有可能改變命運。家庭貧困的家長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因為他們不希望孩子留在農村,都渴望孩子能夠有所作為,過上更好的生活。
出身寒門的孩子更是人窮志不窮。讀書學習成為轉變他們人生的重要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是他們的目標。其實,作為城市中的孩子更應該懂得讀書的重要性,各種補課班、培訓班、學習材料,城市中的孩子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認真讀書有多么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