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call”“帶貨”到“定制”扶貧項目,從產業扶貧到教育扶貧……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作為上海綠地集團的上市平臺和品牌窗口,綠地香港全力搭建“黨建+扶貧”常態化平臺,變“輸血”為“造血”,走出一條從“扶著走”到“自己走”的可持續扶貧路。
黨建+“造血工程” “打call”“帶貨”搭建消費扶貧直通車
“我們有500多萬斤小番茄,急需尋找銷路!”今年3月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令廣東廉江市一家農產品企業陷入困境,向社會發出緊急求助。
這家公司銷售的小番茄為當地扶貧產品,是周邊100多戶貧困戶的主要經濟來源。由于當時運輸路線不通,冷庫已經嚴重超載,成熟的小番茄只能爛在地里,一天幾萬斤的損失使得種植戶們脫貧致富的愿望懸在半空。
綠地香港黨委得知這一消息后,當即下了2萬斤的“超級大單”,同時協調綠地貿易港集團,將小番茄引入旗下精品零售超市G-Super,利用強大的線下終端渠道推廣銷售,并動員黨員、員工利用一切渠道促銷。
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即刻展開。短短兩天時間,綠地香港11個黨支部、37個樓盤售樓中心紛紛加入這場以小番茄為主角的銷量保衛戰。許多黨員、員工化身“帶貨達人”,為小番茄“打call”助威,在“朋友圈”掀起了一股促銷狂潮。
通過這種為農產品拓寬銷售渠道的“造血”式扶貧,小番茄的銷路被成功打開,企業順利渡過難關,而貧困種植戶們也重新燃起了脫貧的希望。
黨建+“固本工程” “定制”項目結出產業扶貧“奇異果”
再過2個月,云南昆明市祿勸縣的紅心獼猴桃就要成熟了。在綠地香港的幫助下,貧困戶老郭將自家的獼猴桃種植面積擴大了一倍。“今年果樹的結果率不錯,可以多賣點錢,讓家人過得更好一點。”老郭高興地說。
老郭所在的獼猴桃種植基地是綠地香港重點產業扶貧項目之一。在祿勸縣,紅心獼猴桃寄托著很多貧困戶家庭的脫貧希望。當地具備陽光充足、土地肥沃、泉水清澈等自然條件,是種植紅心獼猴桃的理想環境。2019年初,在滬滇合作精神指引下,綠地香港與昆明市及祿勸縣政府結成對口幫扶,啟動獼猴桃種植項目,帶動當地農戶共同致富。
為了推動這一扶貧項目盡快實施,綠地香港黨委成立云南扶貧攻堅黨支部,選派黨員骨干組成扶貧項目組,長期駐守當地,協調公司技術、銷售、運輸等資源,協助當地村委會推進扶貧項目快速落地。
截至目前,綠地香港已累計投入近250萬元,啟動了祿勸獼猴桃種植和毛驢養殖、廣西灌陽菌菇種植等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并提供了技術、銷售、運輸等一條龍服務,間接帶動約1000戶貧困戶提高收入。
綠地香港依托黨建和自身的產業優勢,結合貧困地區特有的豐富資源,形成了“黨建+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打造當地農業支柱產業,帶動當地老百姓積極參與到生產過程中去,從而增強貧困地區內生脫貧動力,達成良性循環。
黨建+“希望工程” 關愛“后浪”的“紅外套”教育扶貧
今年6月,貴州省盤州市大山深處的竹海鎮黑牛坪小學三年級學生雯雯終于盼來了那群“紅外套”叔叔阿姨們。他們帶來了新的課外書、文具、體育用品……作為一名留守兒童,雯雯只有在爸爸媽媽打工回家時,才能體會到這樣的溫暖。
這群“紅外套”是由綠地香港黨員代表、愛心員工和愛心業主組成的“紅外套鄉村公益計劃”志愿者,此次已經是他們第二次來到這所學校看望貧困留守兒童。這個夏天,與雯雯一樣幸運的還有貴州省盤州市竹海鎮下屬8所學校的1058名孩子。
教育扶貧既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核心舉措,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保障,綠地香港堅持以教育扶貧打造貧困地區內生脫貧動力的“造血細胞”。今年6月以來,“紅外套鄉村公益計劃”在公司旗下36城70余項目共同開展了“同享·童夢”公益市集和“益起六一”兒童節公益活動。目前,綠地香港“紅外套”專項公益活動已累計向云南、廣西、安徽、貴州、四川等地的山區貧困學生提供價值約100萬元的愛心用品。更重要的是,“紅外套”們還用一堂堂生動、有趣的講課,為孩子們啟迪智慧,埋下一粒粒夢想的種子。
“‘造血扶貧’不僅可以激活貧困地區的經濟活力,還能大大降低老百姓因重病返貧、因失業返貧的可能性,是新時期扶貧工作的有效方法。”綠地集團執行總裁、綠地香港黨委書記陳軍說。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脫貧攻堅越到最后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陳軍表示,將始終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時刻保持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的攻堅狀態,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