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是連接城市與鄉村、城鄉融合協調發展的關鍵場域,分析人士指出,推進縣域經濟發展是彌合區域發展不平衡,是進一步夯實我國經濟發展基石的重要環節。以產業新城模式助力縣域經濟發展的產業新城運營商——華夏幸福,近20年來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從沈陽到鄭州,從武漢到西安,從成都到廣州,在縣域版圖上建設一座座產業新城,加速縣域產業升級,改善城市面貌,助力人民安居樂業。
構建先進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升級
2020年歲末,華夏幸福各地產業新城重大產業項目接連落地。
在湖北嘉魚,國內新能源物流車領軍企業之一的天道新能源汽車制造有限公司正式落戶嘉魚產業新城,投資建設輕量化鎂合金材料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這是華夏幸福為湖北嘉魚產業新城導入的首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龍頭項目。
在遼寧沈陽,全球三大汽車排氣系統供應商之一的埃貝赫排氣技術有限公司簽約沈陽沈水產業新城,建設埃貝赫汽車排氣系統總成基地,進一步完善沈水產業新城汽車制造產業集群的關鍵零部件產業鏈條。
在浙江嘉興,國內汽車調角器龍頭企業——江蘇力樂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進駐嘉興南湖產業新城,總投資20億元的汽車智能調角器、滑軌等研發和制造基地建設正式啟動。
上述企業均是其所屬行業的領軍者,分析人士認為,它們的落地將對所在縣域產業集群的構建起到引領作用。導入龍頭企業簽約產業新城,為縣域經濟升級構建產業集群,是華夏幸福“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系統化發展理念的直接體現。
華夏幸福執行總裁趙威表示,沈水產業新城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是華夏幸福以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助推縣域經濟機構性升級的一個縮影,“華夏幸福與行業領軍企業攜手,始終圍繞產業定位,引進優質產業項目打造先進產業集群,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從產業新城到幸福新城,增強民眾獲得感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說產業發展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基石,那么改善民生讓民眾獲得幸福感,則是城市發展的目的。通過建設和運營“產業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產業新城,讓縣域百姓切實增強了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就業是民生之本。在固安產業新城,固安科創、新型顯示和航天等主導產業帶來了大量企業,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和機會。以航天產業為例,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和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大龍頭資源為依托,固安產業新城聚集130余家航空航天企業,不僅顯著帶動了固安當地的就業,也吸引了來自北京和其他區域的產業和創新人才。
在河北大廠產業新城,眾多當地居民走進工廠,僅2017年產業新城吸納就業人口達到了4萬人左右。在產業新城的推動下,大廠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注:固安產業新城大湖公園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華夏幸福還積極推動產業新城城市環境建設。如在固安產業新城綠化面積超420萬平方米,人均綠化面積17.8平方米,建設了12座公園,其中擁有13萬平方米人工湖的大湖公園,每到傍晚或者周末,這里一派熱鬧景象,老人散步其間,情侶攜手同行,孩童四散玩耍,全家泛舟湖上,成為當地居民運動休閑的重要去處。固安產業新城相關負責人說:“對于一個新興城市來說,只有產業遠遠不夠,要通過提高公共服務的密度與質量,讓群眾感受到城市的溫度。”
在嘉善產業新城,上海師范大學附屬嘉善實驗學校、嘉善澳華幼兒園等優質教育機構已經運營多年。這兩所學校的落成,開創了嘉善縣政、校、企合作辦學的新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華夏幸福運營的產業新城,所有發展最終都指向民生改善。產業新城中的產業集群,以高端高質項目加速聚集,為當地百姓就業提供更多崗位;圍繞科技創新,打造上海人才創業園、京南科創谷等創新平臺,提供了實現創新夢想的舞臺;加密城市路網、建設城市公園,為市民提供休閑游憩的理想場所;導入優質醫療、教育、文化資源,讓百姓真正擁有“幸福之家”。(文/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