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3日,源碼資本合伙人吳健受邀參加"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并發表"從工業互聯網看機器人的價值發現"的主題演講。
本屆數字峰會聚焦"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智能引領高質量發展"主題,積聚了包括兩院院士和國家部委、相關省市及大型央企、知名企業的領導和嘉賓,圍繞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前沿領域進行交流發言,并通過"云上峰會"平臺和線上線下同步展現的形式,為政策案例發布、科技成果展示、產業創新探索和政企間、企業間的深入合作搭建了"常年展示、永不落幕"的展示和交流平臺。
以下為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我是源碼資本的吳健,首先感謝主辦方,讓我們能夠有機會作為本場唯一的投資人代表,從投資角度分享一些觀點。
在去年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源碼資本創始合伙人曹毅先生分享了我們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投資脈絡,今天我順著這個脈絡,跟大家分享下我們在過去的12個月里的一些新投資,就是我們看到的工業互聯網的"最后一公里"。
工業互聯網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的概念要從"三橫九縱"投資的大邏輯開始,這是源碼資本從成立之初就一直遵循的投資邏輯。我們看到,"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已經逐漸從消費互聯網延伸到產業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與此同時,工業領域中"智能+"也在發揮作用。"互聯網+"和"智能+"在工業領域的碰撞,在不斷產生新的業態。
工業互聯網的"最后一公里",我們所重點關注的機器人領域,其實正面臨天時地利人和的疊加。
所謂"天時",國家的支持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工信部及旗下新成立的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都是很好的政策驅動因素;外部環境的施壓則提供了外部動因,短期內看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抑制,從長期來看實則是強力的發展刺激;此外,在后疫情時代,也引發很多新的思考,比如說工業領域的關鍵環節在什么情況下是穩定的?面對病毒,人可能不再是最穩定的因素,在一些關鍵崗位上應用機器人也就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
所謂"地利",我國是全球制造業的最大中心,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和技術積累,這是最大的地利。自動駕駛就是典型的案例,在政府和資本的大量投入下,自動駕駛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培育都比較完善,只是離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尚有距離。但如果我們將自動駕駛所面對的開放道路和載人場景稍微縮小一些,放在相對封閉的有限空間及無人場景中,比如工廠和倉庫,就能直接實現降維打擊。像自動駕駛這類的技術外溢,為機器人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利好因素。
最后,"人和"方面,我們源碼的投資合伙人張宏江博士作為國內人工智能學界頂尖學者,有過很完整的論述,指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人才供給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同時在座各位也很了解,我國的工程師供給同樣雄冠全球,等等不一而足。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推動下,源碼在近期的投資實踐中,已經看到我國的機器人市場在不斷成熟。
機器人的價值創造
機器人的價值創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數據,目前工業互聯網的很多應用能夠實現數據的連接,但通過機器人搭載各種傳感器,能夠發揮"五官"的作用,更好地獲取生產場景中的各類數據,成為構建大范圍、深層次的工業數據基礎。
二是智能制造,機器人還發揮著"手腳"的作用,能夠實現分揀、搬運、制造等生產制造功能,工業1.0到4.0是從機械化到電氣化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的過程,但我們觀察到我國非常多的制造行業還沒有完全實現3.0,也就是自動化,這也意味著我們有機會能夠在制造業同時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形成智能制造領域"彎道超車",而這個過程中,作為自動化和智能化的一個主要交集,機器人將發揮重要作用。
投資期望:
機器人新物種與柔性制造
作為投資機構,我們期望看到更長遠持久、更具變革性的創新。比如我們投資了很多倉儲場景的機器人企業,包括AGV、托舉、分揀、碼垛等類型的機器人,在工業3.0的階段,很多機器人還處于相互獨立的狀態,現在當這些機器人變得更加智能、更加互連的時候,我們感覺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就像我們在C端的投資經驗,3G時代產生了美團、今日頭條,但在3G剛開始商用時很多人還沒有預計到。4G時代更加典型,大家判斷視頻會在4G應用中有大發展,但大多數人一開始并沒有想到最大贏家是比較晚才出現的抖音形式的短視頻。我們現在判斷機器人領域將出現新的物種,但還無法太細節地去描述;結合我們在消費互聯網的視角,我們判斷可能會出現在柔性制造領域。
我們看到"新消費"趨勢比較明顯的呈現出小批量、多批次的特征,這種消費端的變化會反過來刺激制造端,倒逼制造業必須適應上述新需求,所以我們預計機器人的新物種可能會產生在如何更好地促進柔性制造這一需求上;它將具備以下這些特征,一方面是滿足小批量、多批次生產的靈活需求,一方面也必定是智能化、模塊化的,能夠進行高效的生產和轉化。
作為在新經濟領域重點耕耘的投資機構,我們很關注這些新物種,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交流探討、共同期待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新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