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篇在即 恒昌以數字化升級彎道超車

2020-11-23 16:45:51

進入年尾,“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開始進入倒計時,而作為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又一個五年,“十四五”規劃也即將啟程。

近日,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會議上審議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發展擘畫藍圖。多位金融領域專家認為,結合今年高層首次提出的“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以及近期監管部門多次講話所透露出的信息來看,金融高水平開放將是“十四五”期間的重要任務。在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我國金融開放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我國金融市場必定會向世界釋放出更加巨大的吸引力。這一進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科技在金融行業的廣泛應用。

回顧過去一年,在技術創新驅動、經濟增速放緩、以及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數字化成為了各行各業的普遍共識。這其中,金融行業的數字化進程表現尤為突出。從我國金融科技發展態勢看,“十四五”期間,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將促進城市金融排名、金融業轉型升級、數字普惠金融服務、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金融監管科技應用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金融科技進步的背后是中國的金融科技巨頭對于科技創新的不斷追求。據各上市銀行 2019 年的年度報告顯示,傳統銀行機構對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均呈現快速增長,其中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由于體量較大,金融科技投入也最高,分別為163.74億元與116.54億元。而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速分別為43.97%與44.73%,位居各銀行前列。截止2019年末,招行累計申報金融科技創新項目2,260個,累計立項1,611個,其中957個項目已投產上線,覆蓋零售、批發、風險、科技及組織文化轉型的各個領域。

用戶體驗恒生活AT智能貨柜

細分到新金融領域,以恒昌為代表的新金融企業,以國家戰略作為企業布局的引導,通過自身金融科技的沉淀積累以及金融服務多場景的構建,以金融科技的實踐應用為支點,為保證金融服務穩定,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在金融科技的實踐中,恒昌利用用戶畫像、生物識別、大數據、機器學習、區塊鏈等技術,在智能獲客、大數據風控、數字化資產配置、智能客服等業務實踐中進行了大量應用。其中,在智能客服領域,恒昌借助智能語音、NLP、知識圖譜、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對業務數據進行分析挖掘,提供數字化支持,達到降低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時,還將人臉識別和活體識別技術,應用于身份真偽的判定。將聲紋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處理以及機器深度學習技術應用于輔助提升平臺的投研、科技、風控、產品篩選,提升全球化資產配置的管理和服務實力。

此外,近年來金融科技的應用日趨成熟,為應用于多元消費場景的智能化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恒昌還基于自身金融科技創新、扶貧實踐以及消費場景應用優勢,開啟了線下智能貨柜布局,其推出的恒生活AT智能貨柜,不僅擁有人臉識別、重力感應、智能庫存管理等諸多“黑科技”,更構建起“智能終端+供應鏈+物聯網+融資租賃”的創新運營模式,賦予了產業布局更多金融科技的基因。恒昌計劃通過恒生活AT智能貨柜,連接覆蓋更多用戶和多元化、多場景的高質量金融服務,讓金融科技之路越走越遠。

金融數字化、科技化是未來行業的大勢所趨,金融科技的發展正在對生產、生活方式發生全面的變革。無論是從商業模式上,還是功能和屬性,甚至是表現形態和參與者上,金融科技都正在成為行業的新風口。在此期間,誰能率先做好布局,利用金融科技進行顛覆和創新,推出優秀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誰就能在下一站的這場競爭中占據主動,在行業新賽道上彎道超車。未來,恒昌將繼續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以金融科技鑄就發展底蘊,從而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