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常常因游客爆買而登上新聞的日本藥妝巨頭松本清嗎?新冠疫情沖擊下,以往不缺客人的藥妝巨頭日子也不好過: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凈利潤同比下跌近四成。
這一幕是一個縮影。一則今天發布的簡短消息更是震驚全日本:數據顯示,日本第二季度GDP環比下降7.8%,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7.8%,為二戰后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這顯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對日本經濟的沖擊:外出消費需求驟減、海外人員訪日受阻、全球化供應鏈中斷……
在這個創紀錄的統計數字背后,遲遲無法平息的疫情正深刻改變著日本社會的運行方式,也給日本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困境。盡管日本政府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更多日企選擇積極自救。
新冠疫情沖擊下,日本藥妝巨頭松本清利潤大跌。
01
刷新紀錄
《每日新聞》報道稱,日本此前最大GDP降幅為2009年第一季度的17.8%,原因是美國次貸危機的沖擊。今年第二季度的數據大幅刷新了這一紀錄。
究其原因,有分析認為,日本個人消費在GDP中的占比超過50%,但在4月至5月的緊急狀態期間,民眾的外出就餐和旅游活動大幅減少,與第一季度相比,個人消費下降8.2%,為1980年以來的最大降幅。由于世界經濟陷入衰退,汽車等商品的出口以及海外游客的大幅減少,導致對外輸出大幅下降18.5%。
對這組數字最有切身感受的就是企業了。
擁有六十多年歷史的愛知縣知名溫泉旅館富士見莊,倒在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下,負債約24億日元。這家旅館近年來一直依靠外國游客而維持生計,如今成為日本首個受新冠病毒影響而破產的案例。旅館老板伊藤剛十分無奈:“雖然是上一輩人維持下來的寶貴旅館,但是沒有客人就毫無辦法。”
疫情下,創立64年的老字號富士見莊破產。
6月發布的官方調查結果顯示,受疫情影響,日本全行業大中小型企業信心指數已連續三個季度全面下降,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信心指數達到歷史最低。
“如果并購進展不順利,我們正在考慮關閉。”位于東京都品川區的志田工程事務所的負責人志田弘明說。他的企業制造控制工業管道中液體和氣體流量的閥門,目前正在與同行商談業務轉讓。志田注意到,人們開始采取行動避免資本投資。今年以來的某幾個月,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一半。眼下事務所通過金融機構的貸款避免了“短路”,但他也在考慮放棄經營。事務所擁有14名員工,平均年齡超過60歲。去年剛剛迎來成立100周年紀念日的百年老店,正艱難地站在十字路口。
日本一咖啡店使用人體模特為客人隔開社交距離。
對一些實體商鋪而言,如今更是到了危及存亡的緊要關頭。在名古屋市中心的商業街,一位經營咖啡店數十年的店主坦言,“平日里常來的客人都不來了,長時間關門的店鋪越來越多,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條街上人這么少。這景象比08年金融危機厲害多了。”
02
大企業:開源節流
為抵御市場寒冬,日本大型企業正在努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靈活調整成長戰略,尋求新的增長方向,并嘗試削減疫情下的非必要成本、開源節流。
疫情之下,現金流對于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越是擁有雄厚現金實力的企業,在危機中越有可能率先實現突圍。雖然日本大型企業有著注重現金儲備的傳統,但鑒于疫情期間及結束之后可能出現的市場變化,多家日本大型企業正在著手調整事業戰略,改善組織和運營模式,以保障充足的危機應對資金。
6月,日本大型光學企業奧林巴斯宣布將出售其最早開展的照相機業務,并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出售提升事業集中化程度,以此改善企業收益。據悉,此次業務出售決定主要由于長期以來的照相機業務低迷,疫情對銷量的毀滅性打擊則是“壓倒駱駝的最后稻草”。無獨有偶,由于疫情而飽受重創的日本航空業也正在努力尋求生存。據日本共同社消息,在6月股東大會上,全日空公司社長片野坂真哉直言目前公司存在資金流緊張,業務虧損嚴重等問題。對此,公司在努力籌措經營所需資金的基礎上,將“堅決進行結構性的業務改革,減少事業規模”,以解決當下人員往來和航班數量驟減的危機。
今年6月,有著84年相機生產歷史的奧林巴斯宣布將其相機部門出售。
除了通過調整事業戰略,回籠資金外,不少日本跨國公司也將目光對準了疫情控制較為良好的中國市場。在我國“網絡直播帶貨”如火如荼的當下,多個日本品牌也紛紛在多個國內直播平臺試水。例如,松下派出了中國區業務負責人親自上陣,向觀眾解說各類產品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為松下的中國業務負責人、專務執行董事本間哲朗。
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機遇的同時,諸多日本企業也正在著力進行成本的精細化管理,力圖以此提升企業收益和資金管控能力。針對疫情所直接導致的面對面辦公、會議、商務合作困難問題,不少企業以疫情為契機,大力推廣企業ICT,利用遠程辦公機動靈活的優勢,精簡辦公流程,提升企業行政效率。
關于人員成本削減上,企業也提出了“增加兼職人員”、“動員員工提前退休”等方案。根據2020年度東京商工調查報告顯示,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已有41家上市公司開始實施“員工提前退休”動員計劃,希望以此削減不必要的用人成本。“提前退休”計劃的主要行業集中在服飾、餐飲、旅游出行等行業,近六個月實施企業數超過了2019年全年總額,達近十年以來最高。而即便是暫時不考慮裁員的企業,也計劃通過其他方式實現勞務成本控制。例如日本大型廣告公司電通近日便宣布將通過疫情期間降薪、與外部企業簽訂勞務短期合同、縮短工作時間等方式削減約7%的成本。
03
小企業:抱團取暖
對本就更為缺乏資金,且依賴傳統銷售路徑及固定消費對象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商戶而言,通過抱團取暖“活下去”成為了更切實際的目標。
疫情威脅的不僅有企業的資金流,還有其長期建立起的供應鏈及供需關系。據日本經濟新聞社7月實施的日本企業緊急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16家制造業上市公司中,有八成以上的企業表示疫情給企業供應鏈帶來了嚴重阻礙。為解決這一難題,有56家企業選擇主動與多家上下游企業展開合作,確立零件材料緊急供應體制。此外,還有42家企業計劃與供應商建立及時迅速的產品供應信息網絡。由此可見,危機之下日本制造業企業正嘗試通過加強企業間的聯系,以提升企業供需穩定程度。
午餐時人流稀少的東京新橋的餐飲街。
這一嘗試并不局限于上市公司。根據日本商工會議所疫情對策報告,日本中小企業及實體商鋪群也正在通過各種互助形式抱團取暖。
在5月解除緊急事態后,由日本各地的約500家地方企業及商業團體代表牽頭,針對不同區域特點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幫扶活動:
兵庫縣小野市內的商業團體開設了專門用于介紹市內餐飲店外賣菜品的網頁,還向市內各居民投遞了支援餐飲內容的相關宣傳單;長崎縣平戶市則聯合市內各小型零售店鋪,以福袋的形式搭配12家店鋪商品,幫助店鋪渡過難關;神戶市商工會議所則針對各中小企業庫存積壓、防疫物資不足等問題,通過“SOS企業匹配系統”幫助企業聯系全國廠商及買家,構建B2B、B2C線上交易模式。
疫情下,餐飲業遭遇重創,日本各地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幫扶活動。
此外,為了在避免密集人群的前提下,鼓勵顧客前往小型店鋪聚集的商店街消費,各商店街協會也頗費了一番心思。例如,大阪天神橋筋商店街就打出了“不畏困境,攜手向前”的口號,通過在社交媒體等平臺展示商店街各店鋪的特色,并提供了詳細的開店時間、到店交通等信息。
04
承擔社會責任
此次疫情使眾多日本企業更深刻地認識到企業與社會間的利益共同關系,企業要想獲救,也需要在各盡所能,積極參與社會支援的同時,開始將目光投向“后疫情時代”下企業與社會的可持續共同發展。
此次疫情之下,對承擔社會責任最為積極的是有著雄厚經濟實力和災害救援能力的大型跨國公司。早在4月日本疫情加劇,政府宣布緊急狀態時,豐田汽車公司便表示,將利用其全球供應鏈系統,共同支援醫療現場,參與急缺醫療設備的生產工作;富士通公司則宣布無償開放4萬多件新藥開發及患者護理相關的知識產權。5月,由佳能、日產等公司牽頭,日本企業團體發表了《新冠對策知識產權支援宣言》,表示將以“防治傳染、盡快終結病毒傳播擴散為唯一目的”,在一定期間內無償提供知識產權。截至8月13日,參與這一宣言的企業達95家,尼康、索尼、三菱等知名企業均位列其中,涉及公開專利達920746件。
參與社會支援的并不僅限于大型企業。4月起,日本不少高科技初創企業積極發揮自身靈活機動的優勢,看準疫情期間新出現的新需求,為社會提供相應服務的同時,開始逐步探索疫情下企業與社會的共生之道。例如,醫療技術企業Arumu為日本醫院提供了可供病毒感染診斷參考的影像資源庫;軟件開發企業Queue積極開發遠程辦公相關軟件產品,并免費投入市場;網絡教育企業Aidemi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了網絡學習的新途徑,獲得了良好反響。
今后的全球疫情長期化已成不可避免的態勢。日本社會各界也多次提出了“withcorona(與病毒共存)”的主張,號召企業和民眾努力適應疫情之下的新型生產、生活方式。
可以想見,在疫情危機中自救成功的日本企業還將面臨更為嚴峻的考驗,其未來可持續發展道路仍任重道遠。
(文中圖片GJ、網絡綜合)
撰稿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文化經濟學院 孫健美 徐雨晨 深海區工作室 深海星 編輯 王若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