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數研究機構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和經濟的影響將是短期的。疫情過后,隨著需求恢復,宏觀經濟也會逐漸回穩。安邦咨詢研究人員近日發布分析文章預計,疫情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為0.5%~1.2%,其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基于春節消費需求被抑制對旅游、餐飲和文創產業的影響。但從供給角度看,疫情對制造業以及經濟結構的影響卻是長期的。
安邦咨詢認為,從制造業來看,受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較大沖擊的應該是中國的汽車制造業。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業基地和汽車銷售市場,中國的新車銷售量在2009年就超越美國,穩居全球第一。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武漢市恰好是中國的一個汽車制造業中心,武漢及周邊地區擁有東風汽車(600006),以及日本本田、法國標致雪鐵龍、美國通用的眾多汽車組裝廠。此外,僅武漢一市就聚集了超過500家汽車零部件廠商,湖北省內則更多。2018年,湖北的汽車產量達241萬輛,約占中國汽車總產量的10%。一些主要供應商稱,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產量可能因疫情下降15%。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制造基地和銷售市場,還生產了全世界65%的智能手機和45%的個人電腦,同時也是絕大多數產業上下游的零部件及相關產品的最大生產國。武漢地區可謂是中國的工業心臟,也是中國推進高科技產業的關鍵地區之一。
因眾多光學元件制造商聚集,武漢被業界稱為“光谷”。這些企業包括總部在武漢的光纖巨頭長飛光纖(601869)光纜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光迅科技(002281)股份有限公司和烽火通信(600498)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公司生產的元件對通信網絡至關重要。美國富瑞金融集團(JEFFERIES)分析師表示,這些部件極為重要,疫情導致的供應中斷可能會使中國正在展開的5G通信網絡被迫延遲推出。華為公司一位發言人表示,由于湖北省供應中斷,有些材料供應短缺,華為正在采取備用或暫停措施,將停工的影響降至最低。
雖說疫情對生產的影響是暫時的,但其對產業鏈的影響將是長期的。安邦咨詢指出,疫情不僅會影響中國國內的供應鏈,也會加快國際貿易摩擦背景下的全球產業鏈重構。在疫情平息后,一些供應鏈會逐漸恢復,但另一些可能被削弱甚至消失。特別對于外企而言,供應鏈重構可能是永久性的。本田汽車零件制造商F-TECH已經決定用其在菲律賓的工廠取代武漢,以生產制動踏板。一家日本汽車制造商高管表示,考慮到疫情可能對中國整體產量的影響,他們已開始研究從中國境外采購零件的可能性。“這次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混亂雖然體現了中國作為全球電子和汽車產業中的重要地位,但也展現了這種優勢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安邦咨詢認為。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變化,是疫情帶來的勞動人口流動變化,這也會對中國經濟結構產生深遠影響。安邦咨詢注意到,過去10余年,中國許多大型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迫于勞動力成本上漲從沿海發達地區遷往內陸地區,導致一些制造業基地更靠近勞工輸出地。有數據統計,2018年有7590萬名農民工出省,剩下的都在距離自己家鄉較近的本省工作。在包括湖北和湖南在內的6個中部省份,2018年有3890萬人(占該地區農民工的60%)前往其他省份工作。這次疫情有可能大大加速這種趨勢,促進中國勞動力市場發生一次大調整,即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將選擇就近打工,長途遷徙打工的傳統模式將趨于衰落。
此外,安邦咨詢還認為,為防控疫情實行的各種限制和停工措施將導致制造業停滯,還會在原材料、勞動力、投資等領域產生影響。這種停滯將隨著產業鏈擴散到工業領域的各個環節,還會通過價格劇烈波動等方式進一步干擾正常的供求關系和企業經營。企業營業收入和現金流的惡化會將風險傳遞到金融體系,積聚金融風險。從微觀層面來看,無數市場主體因疫情遭遇的暫時困難可能會產生“共振”效應,造成不可忽視的損失。
安邦咨詢總結道,由于武漢及湖北省在國內工業領域的顯著地位,疫情將給中國制造業帶來不小的打擊,并隨著產業鏈、供應鏈的調整而擴大影響范圍。疫情持續時間越久、蔓延范圍越廣,對中國經濟造成的破壞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