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市尚義縣白彥堡村:產業扶貧讓農民鼓起錢袋子

2020-09-10 15:17:17

籌建肉牛養殖園區,推廣柴雞庭院養殖,近年來,白彥堡村在省公安廳駐村扶貧工作隊的支持幫助下,把養殖業作為脫貧致富主產業。如今,產業興村富民,農民腰包鼓了,主要街道硬化了,“品福亭”等文化休閑場所多了,村莊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們過上了令人向往的城里人生活。

白彥堡村村民大合影。

白彥堡村全貌。

白彥堡村的美景。

白彥堡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干部研究產業項目。

白彥堡村地處壩上,由大白彥堡、小白彥堡、邢家村、公家洼4個自然村組成,自然環境惡劣,農業生產條件差,產業發展落后,貧困發生率高,曾是深度貧困村。全村總人口736戶1784人,常住人口265戶643人。

2019年9月,白彥堡村整體脫貧出列,2020年6月底,建檔立卡貧困戶也全部脫貧。

白彥堡村注重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5名年富力強的村民進入村兩委班子后,全面改造黨員活動室,通過舉辦黨建活動,為脫貧致富出謀劃策。宣傳欄、村大喇叭、村民微信群……媒介用好了,黨的扶貧政策人人知曉、家家認同。

2018年以來,以實施扶貧產業項目和落實扶貧政策為重點,白彥堡村累計引進各類扶貧和項目資金445.3萬元,一批扶貧產業項目落了地。

籌資120余萬元建養殖園區,建成10個養牛大棚,養殖規模達到400頭。

連續三年開展柴雞養殖,累計60戶弱勞動力家庭通過庭院養殖,收入穩定增加。

實施村級光伏電站項目,建成300千瓦村級集中光伏電站,僅2019年就收益36.1萬元。

設置村級公益崗和獎勵補助,幫助245戶貧困戶累計增收28.08萬元,戶均增收1146元。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白彥堡村累計完成130戶危房改造;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為村民健康保駕護航;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117名在校生,享受了“三免一助”“雨露計劃”“泛海計劃”等教育扶貧政策。

如今,村里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戶戶通上水泥路;“品福亭”等文化休閑場所多了起來;環村林帶、扶貧公益林等綠化美化項目處處可見。村里還添置了路燈、休閑座椅、垃圾箱……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凈化同步實施,村容村貌日新月異。

護林員張佃:鼓起干勁兒走上致富路

白彥堡村村民張佃(右)與老伴兒。

我叫張佃,今年59歲,是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010年前后我患上了神經官能癥和抑郁癥,無法正常外出務工,只能靠養著幾頭牛維持生活。

2017年,村里幫我解了難題,聘我為縣級護林員,每年能有近萬元收入,1600多畝林地,我幾乎每天都巡查一遍,幾年來,所護林地沒發生一起火災。這份工作也為我解決了后顧之憂,我不僅要干好,還要通過努力,鼓起干勁兒走上致富路。

村里有不少人家養牛養羊,有時候就會到林地放養。我挨家挨戶勸說:國家種了這么多樹,就是為了改善環境,為我們的子孫后代著想,一定要遵守國家禁牧規定,不能毀壞這些來之不易的林地。村民聽勸后很自覺,互相監督、遵守規定,也再沒有到林地放養牛羊。

有了工作,收入增加了,我的抑郁癥也減輕了,開始擴大養牛規模。2019年,我所在村易地搬遷,駐村工作隊籌資建設了“白彥堡村品福養殖園”,我承包了300平方米的一個養殖圈舍,并逐步擴大養殖規模,存欄由最初的3頭增加到現在的16頭,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保潔員張風雨:我們的生活和城市人一樣舒適幸福

白彥堡村村民張風雨(右)與老伴兒在一起。

我叫張風雨,今年57歲,老伴兒長期有病,不能干體力活,靠我一人打臨時工勉強維持生計。2013年,我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貧退出。

前些年,村里幫我聯系了臨時就業崗位。到夏天應季蔬菜收獲的時候,幫著種植大戶收些蘿卜、白菜,有時還幫著育苗、除草,每年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我還被聘為村級兼職保潔員,一年能掙1300多元。現在在鎮上出行、購物、就醫非常方便,我們的生活和城里人一樣舒適、幸福。

白彥堡村新建的品福休閑亭。

白彥堡村的光伏產業項目。

華北柴雞家庭養殖。

(資料提供:張家口市精準脫貧駐村管理辦公室)

關閉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