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四季如春”的清潔能源送進千家萬戶,西咸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在今日(9月17日)西咸新區首個PPP項目合作簽約儀式上作上述表示。該項目將以熱干巖供熱技術為依托,按照PPP合作模式為灃西新城同德佳苑(一期),釣魚臺安置小區和灃西一校提供清潔熱源。在今年供暖季,同德佳苑和灃西一校的業主將率先使用到地下清潔熱源提供的暖氣。
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開發建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灃西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萬鋒介紹,項目采用PPP模式運行,也是響應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具體實踐。該項目由灃西新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陜西四季春清潔熱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采用干熱巖清潔熱源供熱。
馬萬鋒告訴記者,通過PPP模式拉動民間投資參與政府公共服務,減輕了政府全額出資的債務壓力。
今年首批采用該技術的兩個單位供熱項目總投資約2500萬元。按照雙方約定,該項目成立的公司經營期限為30年,在此期間,項目特許經營準入按國家和省上標準執行,供熱收費標準依市政供熱價格執行。合作到期后,該項目資產直接移交給政府。
陜西四季春清潔熱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峰表示,要將綠色生態、低碳環保理念融入干熱巖供熱項目,助力灃西打造海綿城市、生態城市、低碳城市。
劉宇斌指出,把“四季如春”的清潔能源引入千家萬戶是灃西新城建設的要求也是期盼。劉宇斌進一步指出,在科技園區、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建設等方面,灃西新城一貫堅持高品質建設、低影響開發的理念,本次灃西新城干熱巖PPP項目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創新,也是灃西新城低影響開發的具體探索。
劉宇斌也提到干熱巖項目的多重意義,項目將優先在保障房和公租房供暖季使用,同時使用清潔能源也是治污減霾的一種方式。他希望項目方加緊施工,確保10月底完成設備安裝調試,讓住戶在第一個供暖季使用到清潔安全的新能源。
據了解,該項目是PPP模式在西咸新區的首次嘗試,同時,引進清潔能源供熱技術也屬首例。此次合作不僅為西咸新區建設現代田園城市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也將為西咸新區后續推廣應用PPP模式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鏈接:
干熱巖清潔供熱技術的優勢
干熱巖清潔供熱是指通過鉆機向地下一定深度巖層鉆孔,在鉆孔中安裝一種密閉的金屬換熱器,通過傳導將地下熱能導出,并通過專業設備向地面建筑物供熱的新技術。近幾年,該項技術在日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國都有一定應用。與傳統供暖形式相比,干熱巖供熱優勢更加明顯:
(一)選位靈活適應廣
鉆孔位置的選定比較靈活,一般不受場地條件制約,每個建筑物下都有地熱能,開發地熱能在地面上具有普遍性。
(二)綠色環保能效高
綠色環保無污染,能實現地熱能資源的清潔、高效、持續利用。專用的吸熱導熱裝置與新材料的使用提高了地下吸熱導熱效率,一個換熱孔可以解決約1萬平米建筑的供暖。
(三)安全可靠壽命長
井口孔徑小,深度超過2000米,對建筑地基無任何影響,地下無運動部件,不采地下水,利用地下高溫熱源供熱,系統穩定。地下換熱器采用特種鋼材制造,耐腐蝕、耐高溫、耐高壓,設計壽命約50年,與建筑壽命相當。
(四)經濟劃算收益好
向地下中、深層取熱,增加單孔取熱量,擴大供熱面積,可減少鉆孔數,降低開發成本,目前一次投資略高于集中供熱。但優勢明顯:一是熱源更穩定;二是取熱供熱效率更高;三是節能環保;四是社會效益顯著。據計算,用此項技術從地下2000-4000m處取熱,其運行成本遠低于傳統集中供熱方式。
PPP模式:
P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是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
PPP模式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PPP可以理解為一系列項目融資模式的總稱,在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政府公共部門的職能并同時也為民營部門帶來利益。廣義的PPP模式包含BOT、TOT、DBO、BTO、股權轉讓、委托運營等多種模式。狹義的PPP與BOT原理相似,是指政府與私人部門組成特殊目的機構(SPV),引入社會資本,共同設計開發,共同承擔風險,全過程合作,期滿后再移交給政府的公共服務開發運營方式,但它更強調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全過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