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新樣板”釋放發展新動能
吉勝
林藝平
符達兵
童立艷
崖州灣科技城一瞥。
三亞中央商務區。
今年是海南自貿港建設元年,按照《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營商環境總體要達到國內一流水平。近年來,三亞把創造優良營商環境作為提升社會生產力的重要舉措,讓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成為三亞的核心優勢和競爭力。
“極簡審批”“掌上辦”“零跑腿”“城小二”“商代表”等舉措讓企業感受到貼心服務和“三亞速度”……三亞的努力,贏得一個又一個點贊,也吸引更多企業和項目進駐。
但是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三亞還應及時了解企業需求,精準解決難題,補齊短板,構建更優營商環境。那么,如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看三亞各部門怎么做……
三亞海關關長吉勝: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創一流營商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形勢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必然要求。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更是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一項重要內容。”三亞海關關長吉勝介紹,近年來,三亞海關著力優化營商環境,落實好“放管服”改革要求,實現“不見面”審批,讓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持續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積極落實“兩步申報”“兩段準入”等各項業務改革,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率達到100%,進一步實現通關提速、進出便利,為三亞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作出了應有貢獻。
“創一流營商環境是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的目標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答好‘三張答卷’的實際行動。”吉勝表示,下一步,三亞海關將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深入開展全國通關一體化、通關無紙化、“提前申報”“兩步申報”等業務改革,不斷優化通關監管流程。協助加快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項目建設,大力支持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建設,支持三亞進一步釋放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紅利。優化監管機制,推動郵輪、游艇產業全方位發展。支持熱帶高效農業發展,創新檢驗檢疫和備案考核工作機制,支持優質農產品“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助力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優化會展賽事監管模式,強化跨境電商政策宣傳,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政策咨詢服務,以實際行動優化營商環境,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浪潮中勇立潮頭。
(記者李少云)
三亞市政務中心主任林藝平:
夯實政務服務“新基建”打造“一鹿快辦”新標桿
今年以來,三亞市政務中心運用大數據、小程序等面向未來的新技術、新平臺,夯實政務服務“新基建”,打造“一鹿快辦”新標桿,讓數據多“跑路”,市民少跑腿,帶動政務服務改進及營商環境優化,助力三亞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一鹿快辦|三亞政務服務”小程序“指尖辦”事項由原來的7大類100項服務擴展到32大類473項服務,481個事項上線進駐全市70個便民服務站的“一鹿快辦|三亞智慧終端”,實現了高頻服務事項由“線下業務”轉化為“線上服務”;于今年7月初實現全市審批一體化平臺與省“好差評”系統無縫對接,上線以來共有2162人次評價,其中3星以上2156件,促進業務從“能辦”向“好辦”轉變;設立建項目服務專班為項目提供“全天候、零距離”的保姆式服務,一年來主動電話聯系項目業主3121次,協助項目業主進行網上申報事項327項次,累計錄入申報材料2721份、獲得130余個相關證件及成果……今年,市政務中心推動信息系統的高效協同、數據資源有序匯聚,將“一網通辦”“一鹿快辦”作為政務服務優化的“牛鼻子”,運用好大數據夯實政務服務“新基建”,并在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進程中打造“一鹿快辦”政務服務新標桿。
三亞市政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林藝平表示,下一步,市政務中心將大力推進審批制度集成創新,探索套餐式業務辦理模式,不斷提升企業開辦和建設項目專班服務水平,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同時,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打造國內一流的“一鹿快辦”政務服務品牌。
(記者胡擁軍 見習記者李學仕)
南方電網海南三亞供電局黨委書記符達兵:
開辟辦電綠色通道服務自貿港項目建設
“隨著海南自貿港總體方案的出臺,諸多投資項目紛紛落地三亞,用電需求迅猛增長為電網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南方電網海南三亞供電局黨委書記符達兵說,三亞作為自貿港建設的前沿陣地,未來一段時期,中央商務區、崖州灣科技城等重點園區重點項目的加快建設必將帶來用電量的迅猛增長,三亞電網的發展面臨著挑戰與機遇。
“為全面融入和服務自貿港建設,三亞供電局將加速建設一流智能電網,以最快速度、最高質量建成一批快速優化電網結構的項目,打造中央商務區、崖州灣科技城等高可靠供電綜合示范項目,逐步建成具有全國示范意義的智能電網標桿。”符達兵介紹,未來按照“施工作業客戶零停電、設備故障少停電”的思路,三亞供電局將扎實落實《提升供電可靠性工作超常規方案》,通過采取29條超常規措施,年底力爭將三亞市供電可靠性水平提升到國內一流水平。與此同時,還將借鑒深圳、香港等地區“獲得電力”先進經驗,大力推行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服務和省時、省力、省錢的“三省”服務。完善“在線+上門”服務模式,優化客戶經理服務機制,實現客戶辦電“一次都不跑”。建立自貿港重點服務工作清單,為自貿港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園區開辟辦電綠色通道,主動提供從技術咨詢到裝表用電全流程貼心服務。通過采取超常規舉措力爭年底三亞市“獲得電力”達到全國中上游水平,逐步創建與自貿港相適應的一流電力營商環境。
(記者李少云)
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黨委專職副書記童立艷:
為項目落地保駕護航為人才創業就業解憂
作為海南自貿港重點園區的崖州灣科技城受托承接了43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79項市級行政審批事項,通過設立綜合服務窗口,集中一窗受理、限時一章辦結,真正實現“三減兩加”(減流程、減材料、減成本和加服務、加監管)。同時,創新招商引資形式,采用“不見面招商”“不見面簽約”等模式,通過“屏對屏”溝通開展“云端互動”。
今年3月初,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建立“城小二”工作機制,靠前服務、全程跟進,確保企業訴求無縫對接,為項目落地保駕護航,讓人才創業就業無后顧之憂。
崖州灣科技城還發布了《崖州灣科技城引進人才獎勵辦法(試行)》《產業發展優惠政策(試行)》及《實施細則》《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辦法(試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扶持辦法及實施細則(試行)》等發展優惠政策。截至目前,崖州灣科技城共完成市級或園區協議簽訂139份,其中今年1-8月完成協議簽署共計92份;完成招商企業注冊387家,其中今年1-8月完成注冊336家。據不完全統計,科技城注冊登記的企事業單位已引進各類人才2624人,其中“4·13”以來新增人才1166人,占比44.44%。在學歷構成方面:博士研究生217人,占8.27%;碩士研究生286人,占10.90%;本科888人,占33.84%;大專及以下學歷1233人,占46.99%。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后,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積極對標總體方案具體要求,依托三亞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培育深海深空產業。同時,發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優勢,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并按照此要求,在深海科技城、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
(記者符吉茂)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