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各國資本市場進入劇烈波動的震蕩模式。隨著中國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新基建正式將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系列創新創業的熱點賽道推到了政策前沿。
目前中國加大金融開放力度,國外金融機構紛紛調整在華配置,科創板迎來“倍速快進”模式,而中美之間經濟脫鉤的聲量日益加劇,國內外IPO環境、政策都發生了諸多變化。IPO之前的準備、IPO過程中的路演定價、IPO之后的市值管理等等知識點是創業者們臨門一腳必須補齊的認知短板。
為此,源碼資本「碼腦」特邀資深CFO余濱同碼會創業者進行了線上閉門交流。結合三家公司IPO經歷,余濱為碼會創業者梳理了IPO過程中的各項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有著極強的實操性。
1. 選擇優質的團隊
IPO過程會涉及到很多第三方團隊:包括券商(根據融資規模可能不只一家券商),中方律師、美國律師,審計師、D&O的保險公司、存托憑證公司、投資者關系團隊、制作招股說明書的印刷商、投行銷售團隊Sales force、投行分析師等。在組合團隊時,要研究各方操作過的歷史項目,并且要關注其經手項目的后期表現。很多團隊會羅列成功的IPO項目,這時還要關注這些IPO項目的后續表現。往往很多公司會忽略掉這一點。
另外在挑選團隊時,應該重視團隊本身的組成,而不是僅僅考慮其背后的品牌和名氣。最重要是團隊同公司的價值觀和做事風格的契合度。一個好的團隊會令整個IPO過程非常的順利,反之可能會影響公司IPO的進度。
2. 嚴格地執行時間表
從項目的kickoff、選擇團隊到SEC的聆訊、路演、IPO敲鐘,嚴格遵守時間表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嚴格地遵守時間表,另一方面也要面對現實。建議制定在不同情況下的多個時間表,預見各種可能發生的問題和情況。
3. 做好財務預測對估值有直接影響
估值是建立在未來三到五年的財務和業務的預測基礎之上。如果企業當期沒有利潤,估值通常會采用PS模型。有利潤的企業市場往往期望采用PE模型。最近幾年投資人愈來愈謹慎,所以更多的使用混合的模型,即采用PS加未來預測盈利后PE模型的混合估值模型。
財務預測和估值實際則反映了公司的業務發展方向和情況,所以這一步梳理工作對企業和創始人而言非常重要。而且,做好財務和業務預測,對公司IPO之后的市值也會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在做三到五年預測的時候,一定要和CEO、COO反復討論,而不是財務部自己閉門造車。
完成預測模型之后,需要和券商及分析師反復充分溝通,幫助他們理解公司的業務,分析師會在公司預測模型的基礎上獨立的制定公司估值。這個階段,公司和投行及分析師就估值高低會有博弈過程。無論估值采取何種模型,分析師給出的估值是高是低,做好基礎的財務預測,對公司的估值和業務有直接的影響。
4. 路演需要反復練習
路演分為兩部分:試水路演和正式路演。試水路演更多地是摸底資本市場,它往往是雙向的,一方面看哪些投資人對企業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則是驗證企業故事、業務和模式的過程,能了解投資人的想法和反饋。試水路演時投資人有價值的問題都值得公司管理層回來后進行討論。
投資人常常講一句話“最好的路演遵循Elevator pitch電梯法則,即如果和投資人乘一部電梯,在電梯從一層到十層的時間內,能把故事講明白就是真的厲害”。從某個方面說明,投資人對CEO的期望是能既全面又簡練。
很多人會把精力花在PPT上。實際上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在演講和練習上。很多創始人忽略了這一點。怎樣把PPT里的內容以最簡單、最直接方式講給對方聽,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需要反復練習。
5. 找尋最佳的投資機構組合
最佳組合需要結合公司自身的階段和規模,在股價的穩定性和流動性之間尋求平衡點。對于中小公司建議以長線為主,搭配Hedge fund和小部分散戶。因為中小公司在IPO初期得到的關注相對有限,基本需要三、四個季度的穩定表現才會有更多投資人關注。如果是規模比較大的公司,則可以考慮50:50的投資組合,它可以保證一定的流動性,使股價和估值及時反映業務的發展。此外,如果現有的投資人在IPO時候認購股票,一般有180天的鎖定期。選擇要不要現有投資人認購,也是對流動性的一個考慮。
最后分配和確定投資組合的時候,投行之間的競爭也會影響到企業的決定。投行都希望給自己的投資人爭取到更多的投資機會,所以作為公司方一定要有自己的定位。通常來講,最后定價時間比較短,大概是最后一天的下午分配和定價。這個時候投行之間都會顯得比較強勢,有些CEO會被這種情況影響。
最近幾年,美國資本市場投資人也在發生變化。首先是中國背景的投資經理和投資機構明顯增加了。這個趨勢對中概股獲得更多美國資本市場的認可是有一定積極正面作用的。另外,投資人對企業社會責任背景也有一定的偏好。與之前只關注公司業務模式相比,像索羅斯基金這類規模比較大的基金,在同等條件下,更希望投資對社會有一定責任和貢獻的公司,比如說教育、醫療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