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收益率低于零的債券規模已經減少了11萬億美元,全球負利率債券時代正接近于結束:
根據彭博全球綜合債券指數(固定收益市場的一個廣泛衡量指標),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從去年12月中旬的逾14萬億美元,大幅下跌至目前的2.7萬億美元,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隨著各國央行紛紛采取鷹派舉措,結束大規模資產購買并提高利率,以應對不斷飆升的通脹,今年債券價格暴跌,并將許多大型經濟體的債券收益率推至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對許多大型投資者來說,負利率完全消除將標志著常態的回歸。
負利率曾經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當時被視為是一種新事物,后來成為全球市場的一個既定特征。它們反映了一種信念,即央行將把利率維持在最低水平,近年來,這種信念已在日本和歐元區的大量債務中根深蒂固。
近幾個月來,這種評估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是在歐元區。這段時間歐元區一直是負利率債券交易減少的主要推動力。去年12月,歐元區共發行了逾7萬億美元的此類債券,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只有4000億美元。
歐洲央行上周四重申了今年結束債券購買的計劃,交易員們押注歐洲債券利率將在年底前回歸到零,這將是2014年以來的首次。
據英國《金融時報》,安聯全球投資公司(Allianz Global Investors)高級投資組合經理Mike Riddell表示:
“各國央行都在姍姍來遲地試圖趕在通脹沖擊之前行動,因此債券市場突然消化了利率將大幅上升的變化。”
Riddell表示,結束超低或負利率對債券投資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人們持有的債券正在因價格暴跌而蒙受損失。但另一方面,正的無風險利率意味著未來的回報率可能會更好。”
他補充說,對于養老基金等需要持有大量安全資產(如政府債券)但也需要獲得足夠回報以滿足未來支出的投資者來說,這將是“好消息”。
到目前為止,日本央行一直抵制全球轉向收緊貨幣政策的做法,日本發行的負利率債券目前占全球的80%以上。